风雨桥下赶歌圩
空中舞蹈
阿斯根唱起《天路》
壮乡天琴表演
民歌绕梁,经日不绝。昨晚,“大地飞歌·2013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文艺演出”在南宁上演,是对民歌的致敬,是对民歌的传承,更是南宁对世人的一种表白。
这样的表白是,没有大腕办不出一场好演出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也许在不久前,还有人在犹豫:这是一场大腕缺席的演出,它的质量会不会因此而打折扣?而昨晚的演出让这样的疑惑烟消云散。没有大腕,本地的演员、民选的草根歌手和世界的艺术家照样可以挑起大梁。汪小敏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深情大方,艾菲的《青春舞曲》活力四射,平安的《每个人都有一个中国梦》草根地气与深情豪气的完美结合,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用激情与歌声同民歌热烈拥抱就证明了这一点。
这样的表白是,世界风同样可以让民歌美丽多彩。你可以说外国艺术家在音准上有点小瑕疵,但是让世界的艺术家用世界音乐的形式来包装民歌,演绎民歌,这其实已经是民歌在走向更多形态下的勇敢尝试。他们唱起《南泥湾》,是对中国一段历史的记忆;他们唱起《藤缠树》,是对八桂这片土地的一份关于文化的理解;而小朋友唱起《友谊之河》,则是对明天的一份美好的期许。
这样的表白是,在民歌的演绎中,南宁本地的面孔将更加鲜活。如果说多年前,当民歌艺术节的舞台上出现一张南宁本地演员的面孔时,大家似乎还有点新鲜甚至陌生感时,到了今天,这已成为寻常事。南宁的歌手在各种活动和赛事中脱颖而出,集结在民歌的舞台上,是在吹响进军更宽广舞台的冲锋号,也预示着南宁的文化品牌,在这个多元文化冲击的时代下,越来越光耀闪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