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深
早教:顺“天时”还是逆“天命”?
家长:
对早期教育有赞有弹
子烨(化名)今年6岁,他妈妈非常重视早期教育。从3岁开始子烨就被妈妈送到早教机构学习,主要是进行右脑开发,到现在也已经有3年时间。
“确实有一定效果。子烨的语言能力增强了不少,老师也说他思维很活跃,学东西比较快,记忆力也很好。”子烨妈妈告诉记者。她觉得这些改变跟右脑开发有很大的关系,她对自己重视儿子的早教所取得的成效也很满意。
记者了解到,虽然右脑开发受到一些家长的欢迎,但也有些家长对右脑开发却不太放心。他们觉得孩子就应该玩耍,享受一个健康愉快的童年,而不是让孩子去学这学那,且认为太早对小孩进行教育可能适得其反,应该顺其自然,顺应小孩的兴趣爱好。
小贝的妈妈是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她就不赞同家长让孩子参加这样或那样的早教班或智力开发班,尤其是现在不少家长和早教机构推崇的右脑开发。她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他将来的综合能力如何,并不是单纯靠早教成功与否决定的,成长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专家:
早教绝不是白费工夫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列举的学龄前儿童认知能力标准,你对孩子的教育是否超前或过度了呢?会不会拔苗助长?”记者问邹一一的爸爸。
“我对一一的培养和教育是对她潜力进行适当的激活,没有强制,完全是让孩子愉悦地去接受,所以谈不上过度教育和拔苗助长。”邹爸爸还举了个例子: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卡尔·威特能取得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其成功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
“尽管有人认为,3岁以前的事情孩子根本记不住,教育有用吗?”邹爸爸说,卡尔的父亲认为一个人的潜能必须在五六岁前通过早期教育开发出来,等6岁后才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就已错过了受教育的最好机会。这位伟大父亲、早期教育家的观点也得到了如今不少教育专家的认可。
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健教授说:“早期教育是潜意识教育,不可能像学知识那样立竿见影,而是在人生发展中慢慢呈现出远期效应。”在他看来,0-3岁的早期教育绝不是白费工夫。因为科学家把人生头3年叫做“形成印刻期”,就像印刻一样,在大脑产生痕迹,并在今后时刻发挥作用。早期教育的关键是及时输入信息,让孩子在大脑里形成“印刻”,理解是以后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