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与东盟国家目前重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但南崇经济带要在中国与东盟深化开放合作中应先行先试,行业对接、产业合作是关键。”近日,在崇左市第三届陆路东盟—国际商务文化(壮族歌坡)节上,许多中外专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先行先试深化中国与东盟合作
贯穿整个中南半岛的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是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一廊连七国”之称。“南崇经济带”北起广西南宁,西南接越南谅山,是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重要起始段。经过3年的建设与发展,南崇经济带已获得各界广泛共识。去年《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南宁-崇左经济带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并获得自治区政府批复实施,标志着南崇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广西发展战略。
在“深化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加快南崇经济产业带建设”论坛上,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长许宁宁提出、阐述了这一观点。“先行先试”从而成为这次论坛上获得广泛共识的一个热点词。
“南崇经济带如先试先行将为越中打造跨国经济合作区提供很好的借鉴。”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所长杜进森说。他认为,南宁-谅山-河内-海防经济走廊是南新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左和越南谅山省不仅是越中经济交流的“门户”,也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崇左与越南经贸交流应该优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在南新经济走廊上,南宁至友谊关已经建成了高速公路,越南正规划建设友谊关至河内高速公路,发挥交通在经贸往来交流中的基础和先导性作用,实现双方在多领域的互联互通。
泰国法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巴拉坝希望崇左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先行先试,在中国-东盟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中国-东盟合作作出更大贡献。他介绍说,东盟国家有一条线路,从泰国经过老挝,到越南,从友谊关进入中国。目前泰国有一个很大的政策讨论,就是要建立交通网,与缅甸、老挝、越南等规划建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构建陆路交通网,与中国对接。
聚集优势产业对接东盟
近年来,在产业基础方面,崇左已形成以糖业、矿业、红木产业和绿色生态旅游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即“白黑红绿”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南崇经济带上布局多个产业园区,从点到线连成片,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为南崇经济带产业集群培育和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互联互通方面,南友、崇钦高速公路、湘桂铁路、南宁空港等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已形成并发挥作用,中越国际道路运输线路贯穿全市,口岸、互市点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崇左正逐步形成“通江、达海、出边”海陆空一体发展的交通组合优势等。
专家们认为,崇左面临的优势和机遇可以归纳为贸易、投资、产业、交通、人文五个大的方面。从内部因素来看,崇左所充当的中国-东盟合作关键节点的作用,要求崇左加快地区的整体社会经济发展。从外部因素来看,崇左与东盟接壤,有得天独厚的与东盟开展合作的区位优势,虽然与现在国内其他沿海沿边地区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基于崇左所处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区位优势,在与东盟合作的时候,崇左独特的机遇和优势会更加凸显。
“南崇经济带要在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中先行先试,产业互联互通是关键。”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认为,崇左产业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如果能做好规划,加强与东盟国家特别是与越南之间的产业互联互通,把双方产业环节衔接起来,形成很好的产业合作关系,那么,南崇经济带在推动市区合作,甚至推动整个大的区域合作,包括未来在中国-东盟、中国-东亚的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进程中,将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广西社会科学院院长吕余生认为,以优势产业构建南崇经济带,就要做大做强现有的以锰加工业、蔗糖加工业为重点的工业、贸易和旅游业的优势产业,加强培育潜在的林产品加工、剑麻加工、电力、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同时,集聚优势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引进新的优势产业。要利用崇左现有的区位优势、资源和土地优势,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园区,构筑优势产业合作平台,有选择地引进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强化工业的主导作用。此外,要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发展千亿元产业及园区,优化产业布局。
崇左下一步如何发展与东盟合作?中国现代国家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教授宋颖慧建议,崇左在发挥区域合作优势的同时,政府层面还需要相应的给予通关便利化、包括各方面政策上的支持,而且要大力提升崇左作为面向东盟的一个门户的认识度和知名度。同时,崇左要在交通通道和互联互通的关键节点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南崇经济带打造成产业发展合作的大平台,激发整体区域经济活力,使崇左成为连接中国和东盟各国贸易和人员往来的“中转站”。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表示,崇左在矿产和制糖方面都有比较大的优势,但是目前只是有规模优势,应该充分利用,把规模优势变为加工优势,构建起从生产到加工的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对外发展需要有产业支撑,崇左要充分利用好中央的有关政策,做好定位,构建真正适合崇左,并且能与东盟对接的产业结构,形成产业聚集。”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