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问
到底想要怎样的标志城雕
实际上,漫步在南宁,无论是广场、公园还是大厦前,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城市雕塑。只是这些雕塑都不怎么出名。
曾几何时,南宁的城市雕塑匮乏,因此相关部门还专门进行了社会征集,制定了城市雕塑发展规划。
1978年,在南宁市邕江大桥江北桥头,曾有一座凤凰雕塑,它应该算是南宁较早的城市雕塑了。但是谈到这个雕塑,市民并不满意。“觉得像只鸡”。有些老南宁还对此印象深刻。
上世纪90年代初,南宁市做过方案,想做一个能代表城市的标志性雕塑,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能推行。南宁市城市雕塑的发展几乎停滞。
直到1997年3月,南宁市面向全国征集城市雕塑作品方案,并由专家和市民评选。当时共征集到37件作品,由来自全国各地的19位专家和市民进行投票。《骆越腾飞》、《五象泉》、《大通道》、《水能载舟》等就是其中出现的既被专家看好,又得到市民广泛认可的作品。其中的《五象泉》,现在已成为南宁市最出名的雕塑之一。
2006年,为了让城市雕塑能够有科学的发展,南宁市规划局编制了《南宁市城市雕塑发展规划研究》,认真分析了南宁市城市雕塑现状,提出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如今随着南宁城市的发展,不同风格的城市雕塑也在不断涌现。漫步江滨休闲公园、民生广场、民歌湖广场,不时可见大型城雕装饰着城市风景。
可是,哪座雕塑最能代表南宁的城市特点和文化底蕴呢?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答案。
编辑有话说
一柜子的衣服,适合自己的有几件?
小编的爸妈年纪大了,这几年来南宁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老人来,对着叫不上名的新路、新建筑,都会感叹“南宁变化快”。每每听到类似的话,高兴之余,也有些遗憾——在这座城市,新近改造的东西越来越多,可代表城市特点和人文景观的却少之又少,历史气息越来越淡,以至于小编都不知道哪里才是南宁的“根”。
如果说,南宁的一些代表原有风貌的古迹没能好好保护下来,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那么,代表城市特点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等“名片”缺失,估计属于“能力问题”了。立了那么多的雕塑,没一个让人记得住,这种情况就像一些女人衣柜里的衣服——数量非常多,但真正适合她身材气质的却没几件。悲哀啊!
女人不会选衣服,可能是因为她在审美方面确实有点欠缺;但城市没一个拿得出手的雕塑,那就不是“品位”二字能解释的了。如果再掺杂着开发商手里的钱和某些官员手里的权,那么这个城市的品位恐怕就不用再追求了。
招牌雕塑的欠缺,跟城市形象的单一、粗糙一样,让人感觉记不住。但是,每个城市总要有自己的特点,特点就是这个城市的根,是无法复制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