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联合企业研制一种排污新模式在上林县取得初步成效
“上林模式”能否让更多河沟养活鱼?
23日上午,在南宁市上林县镇圩瑶族乡生活污水处理厂外,该县环保局局长韦雄文不禁感慨:“以前农民的生活污水都排到这条小河里,附近的稻田一度都没法长了。现在建了这个污水处理厂后,你看河水都清了。”
韦雄文局长说的这个污水处理厂,就是广西大学联合企业研制的一种针对乡镇的排污新模式,运行3个月来,已初步取得成效。23日,记者跟随自治区政协相关领导、自治区环保厅相关负责人等一行来到该厂进行了参观,了解其推广价值。
破解难题让乡镇污水处理设备动起来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镇圩瑶族乡生活污水处理厂,该厂的污水处理正在进行中。据了解,该厂的相关技术由广西大学和广西益江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实施。技术负责人、广西大学环境学院胡湛波教授、博导向记者介绍,从现在国内很多地区的情况看,乡镇一级的污水处理厂建起来后,最大的困难是很多厂不能正常运行,同时不能进行很好的管理维护,有的厂甚至就被废弃掉了,很可惜。
他指出,传统的污水处理厂是所有来水进入同一个单元进行处理,而现在镇圩瑶族乡的这个污水处理厂,则是设置了4套相对独立的单元。乡镇的来水量波动很大,设4套设备,来多少水就启动多少套单元的设备,这样大大节省了成本。现在试行了3个多月,一直就只启用了1套单元的设备。更重要的是,从工艺和技术上说,如果来水只是设计水量的1/4或1/5,那么水量太小了设备是不能正常运转的,这也是乡镇一级污水处理厂运行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将设计水量分解成4个单元后,每天开启1个单元进行处理就行了,也就相应破解了乡镇传统污水处理的难题。
另外,胡湛波和团队还研发了一种生物膜技术,大部分污染物都在单元中通过该技术进行分解、净化,如有维修需要,不需要派人下水维修,只需把盖子打开做简单处理即可。
该厂建成后,目前是解决该乡镇8000人禽生活污水的处理,经检测,处理后的水已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也就是已达到城市里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而每吨水的处理成本仅为0.15元-0.2元。
远程管理用手机就可以 实时看到运转情况
镇圩瑶族乡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还有一大亮点,就是试图解决管理维护难的问题。为此,技术团队开发了污水处理设施远程监控系统,平时在厂里,只需留一个保安人员守护机器设备即可,而技术人员可以远在南宁或其他地方进行实时监控。
胡湛波教授介绍,监控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远程监控中心,已设置了终控系统,污水处理厂内的运转情况,可实时通过宽带网络传回;二是如果没有宽带,可使用GPRS网络,在手机客户端直接监控厂里设备运转的实时情况。如果有问题,系统就会报警,若是简单的问题,让值守人员简单处理即可;如确需要技术人员,再派人员到现场维修,这样也可大大降低人力成本。
推广价值更多乡镇或会受益
胡湛波教授认为,这一模式在广西乡镇极具推广价值,该技术适合1.5万人口以下的乡镇所在地的污水处理,特别是像上林这样的岩熔地区山多,水量波动大,可用地也很少,而在广西,这样的乡镇非常普遍。而占地少、投资量小也非常适合乡镇的实际情况。
上林县环保局局长韦文雄向记者介绍,从目前情况看,这个乡的污水处理厂运转正常,22日该局也进行了检测,污水处理效果不错。以前该乡镇所有生活污水都往一条水渠里排,造成水质恶化,部分田地都没法种稻谷。而现在,稻子又重新种了起来,水渠里还重新有了活鱼。
对此“上林模式”是否具推广价值?参观了该处理厂后,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钟兵向记者表示,目前在环保方面还未验收,如果验收的情况显示良好,也希望更多乡镇能采用这种投资量小、管理方便、运行稳定的工艺技术,去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对这样的技术在全区推广,他表示持欢迎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