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区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记者从南宁分会场获悉,南宁市已完成各项准备工作,依照部署,明年1月起,南宁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摸可移动文物“家底”。
何谓可移动文物?相对于文化古迹、历史遗迹等不可移动的文物而言,可移动文物范围广泛,涵盖各时代,一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艺术品、文献、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
此次普查的可移动文物主要以1949年为界。1949年前,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历史上各时代重要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图书资料等;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1949年后,纳入普查范围的包括:已进入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登记的藏品,以及国家文物局公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目录》内书画藏品。另外,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也在普查范围内。
对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从今年4月启动,至2016年12月结束。整个工作历时近4年。目前,第一阶段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南宁市已成立了相关工作机构,制定了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对普查工作予以安排部署。
从明年1月起,对可移动文物的信息采集工作将启动。届时,将以县(区)、开发区为基本单位,开展对可移动文物的调查、认定、信息采集、审核的工作。
■相关新闻
广西建立专家库为普查保驾护航
本报讯(记者
梁静)昨日,全区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记者从会议获悉,广西已建立普查专家库,为可移动文物普查保驾护航。
据了解,长期以来,广西各收藏单位在可移动文物的认定、分类、定名、年代表述等方法上,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在计重方式上,有的博物馆以“千克”为单位,有的博物馆则以“克”为单位。本次普查,将实行标准化登记,严格按照规范填写。
对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因涉及不同行业和系统,既有综合性,又有较强的专业性。目前,广西已经组建了两个专家库,专家人数合计达103人。
一个是文物认定专家库,共有69人,分别来自全区文博、图书、党史、档案、金融等行业的专家和学者,主要负责开展全区文物认定和文物定级的工作;另一个则是普查工作指导组,共有34人,主要是全区文物收藏单位,长期负责藏品保管与研究的专业人员,主要负责全区普查咨询、指导和数据终审工作。
自今年4月普查工作启动以来,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等10个单位,已率先完成了普查试点工作,其中,柳州市摸底查出宝贝14万余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