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残疾人爱心超市内展示残疾人制作的仿真花饰品。
工作选择自强创业常因工作不好找
记者见到周其钦时,他正乐呵呵地和旁人聊天,戴着一副眼镜,斯斯文文。今年29岁的他,因小时候生病导致肢体残疾,不过这并不影响他自主创业的决心。周其钦电子专业毕业之初,在一家工厂工作,但他并不满足于单纯打工,“在工厂里做纯粹是体力劳动,如果年纪大了怎么办,像我们一定要拥有一点技术,这样生活才有保障。”2006年,周其钦出来创业,刚开始完全不懂技术,只会用电脑玩游戏,后来经过学习,学会了组装和维修电脑。
“那时候很多人都不信任我们,觉得我们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哪能胜任工作。”面对一些异样的眼光,周其钦坚持了下来,慢慢把技术练精通了,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周其钦深知残疾人就业不易,自己开的电脑服务公司走上正轨后,他开始面对残疾人招聘。“现在在我的公司工作的残疾人都免费教授技术,同时包吃包住,发工资。也有不少外地的残疾人想来,但是因为条件限制,不能接纳更多的人,只能传授技术”。
关爱举措
残疾人就业面较窄,掌握技能的少,这也是大部分残疾人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广西残联创办的“庇护工场”因此创立。“庇护工场”是广西残疾人启智展能中心的统称,主要为智力残疾人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职业康复、心理康复、辅助性就业等服务;简而言之,为残疾人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的机会。这样的“庇护工场”目前南宁市只有1所,记者昨天上午进行了探访。
工场今年6月份开始招生,可容纳200多人,目前有60多名在接受培训,有服装和印刷两个就业培训项目。工作人员黄霖告诉记者,残疾人培训合格后,可推荐到合作企业就业,或者直接在工场的就业室工作,一些企业会直接和工场下单。记者在展示残疾人制作的工艺品的爱心超市看到,手工制作的花和十字绣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有些学员1个月只能做1盆花,熟练后会快些,收入也会高些,首批学员明年1月份结束培训。”黄霖介绍,在“庇护工场”培训或者工作的残疾人,全部免食宿费用,正式工作后工资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