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名为“南宁都市农墟”的活动正在南宁市悄然兴起,在一批关注生态农业人士的热心推动下,大批采用友善农耕方式生产的农副产品以及传统手工艺品进入城市社区,让农村集市直接与城市消费者见面。
“南宁都市农墟”牵头人詹荣告诉记者,来自青年实习生小额基金项目、社区伙伴等10余家关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城乡互助、可持续发展的机构发起了这项“健康、友善、互助”为主旨的活动,目的在于使城市居民可以与农友在互动过程中增进了解、理解,既能购买到真正放心的健康食材,又能用理性的消费支持农友的友善种养方式,达成双方的互惠互助。
詹荣说,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通过各自的人脉关系联系了一批农户和手工艺生产者,直接组织相关产品提供给城市消费者。“我们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是在其中计入了一些活动本身的成本费用。这样产销直接对接,购买同样的产品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可靠的品质和更优惠的价格。”
“南宁都市农墟”特别提示,农友们生产农副产品“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除草剂,不使用转基因种子,友善地考虑土地、环境以及人本身的健康需要”。由于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承担着更大的风险,农友们也需要“合理公平的收入以及大家的尊重和认同”。
经过数月的商讨筹划,首次“南宁都市农墟”在今年9月中旬开集,迄今已举办了三次。上了年纪的阿姨拉着优质大米询问农民种植方式,大妈吃着龙州特产的凉粽啧啧称赞,小朋友拎着农家散养的鸭子兴高采烈,主妇们开心地分享农家自制的豆腐,活动逐渐拥有了一批忠实的追随者。
“目前我们刚刚起步,还没有办法确认农副产品是否是达到有机标准,主要依靠各参与机构自行把握,可能以后会确立农墟的准入标准和制度。”詹荣说,“我们更侧重让消费者与农友面对面交流,成为友善的朋友,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通过生态种养生产的农副产品加入进来,共同分享,互惠互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