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西宁、东宁、中宁、北宁,这些名称的由来蕴藏着人们的美好意愿
中国“五宁”地名溯源
邓晨/综合制图
曾经有这样一副有趣的地名对联,用的都是中国城市的名称。上联是“江阳淮阳海阳汉阳,千阳朝阳”,下联则对出了“东宁南宁西宁北宁,万宁长宁”。正是这副对联,让不少人了解到,除了南宁和西宁这两个城市,我国还有东宁、北宁,甚至是中宁这样的地方。
“宁”从字面上理解,代表着安宁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的社会理想。南宁、西宁、东宁、北宁和中宁,这些城镇多属历史上的要塞或是边陲,他们的名字代表了人们的美好意愿——祈求全方位的安宁。下面,南国早报记者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五宁”的得名故事
“南宁”之名始于元朝
想要确切了解与南宁地名有关的建制沿革资料,还得向专家请教。为此,记者联系上南宁市地方志编撰办公室,从工作人员的口中得到了答案。
对方向记者展示了最新刊出的2013年南宁年鉴。在“南宁概貌”的“基本情况”一栏中,提到了南宁的建制沿革。根据资料记载,南宁古属百越之地。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地区,设南海、桂林、象郡,南宁属桂林郡辖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宁属郁林郡领方县地。直至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从郁林郡析出晋兴郡,隶属广州,治所晋兴县,晋兴县成为了南宁的第一个地名。
之后,晋兴县先后经历了宣化县、南晋州等地名的变革,直至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南晋州改称邕州,为邕州都督府,这是南宁成为桂西南地区行政中心的开始,也是南宁简称为“邕”之始。这一“邕”字,则是取自唐《元和郡县志》“因州西南邕溪水为名”的记述。
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邕州改为邕州路。
据《元史》记载: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上思州(今上思县)黄胜许反元。元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右江来安路(今田阳县一带)岑世兴又起兵反元,杀死归德州(今平果县境内)知州。元朝廷虽多次派重兵前往镇压,但都未能平定。这两支反元队伍日益壮大,活动范围不断扩展。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元英宗皇帝遣使者来邕州招安,以招谕逼使黄胜许、岑世兴归顺。之后,黄胜许、岑世兴先后派代表上燕京(今北京)朝贡。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九月,为庆贺南疆绥服安宁,元朝泰定皇帝颁令改邕州路为南宁路。从此,南宁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