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空港地区成为城市的热点建设地区。日前,市政府对《南宁市空港经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2012—2040)》(以下简称《建设规划》)、《吴圩空港经济区近中期发展规划(2012—2020)》(以下简称《发展规划》)进行了批复,以此为下一步规划管理的依据。按照规划描绘的蓝图,吴圩空港新城将成为“宜居”“宜业”相适应的和谐城市新区,至2040年,将有50万居住人口,规划还将有效改善该区域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的现状。
升级:已具备了发展空港经济区的条件
目前北京、上海、沈阳、武汉、昆明等30多个城市已经或正在规划建设空港经济区。建设空港经济区已经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基本趋势。
南宁市西南部是空、陆两路进入南宁市的重要通道,拥有优越的门户区位条件,且自然资源十分优越,但仍存在不足。首先,吴圩机场亟待扩建,现状机场设施不能满足航空业务增长发展需求;空港地区与南宁市区及周边地区交通联系薄弱,具体表现为南北通道单一,东西联系不畅。其次,吴圩拥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和产业基础,明阳工业园的产业也有一定规模,但没有形成空港特色产业。
此外,该区域范围内现存的公共设施配套不足,具体表现在与城市居民生活相关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设施比较缺乏;还有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行政办公设施等位于机场70分贝噪声线内,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根据两个规划,此次以空港新城概念为基础,将明阳工业园纳入协调,统筹考虑,规划范围包括南宁吴圩空港经济核心范围加明阳工业园,总面积256平方公里。近中期规划至2020年,远期规划至2040年。
按照规划要求,在南宁市总体规划的大框架下,打造有空港特色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高标准建设空港经济。至规划末期,使空港经济区成为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宜居”“宜业”相适应的和谐城市新区。满足规划范围50万人口的需求,高标准配置区级、居住区级设施,提出居住小区级设施配套指引。
公共设施:形成四级公共服务结构
目前规划范围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足,如何弥补?《建设规划》明确,要结合规划居住人口分布情况,确定规划范围公共设施体系形成“一个区级公共中心,一个片区级公共中心,七个居住区级公共中心,多个居住小区级公共中心”的四级公共服务结构。其中,区级公共中心即空港经济区中心,选址于吴圩镇,服务人口规模约20至30万人,服务半径10至15公里,包括空港经济区分区管理中心、吴圩体育中心、展览馆、图书馆、影剧院等设施。
针对吴圩的情况,《发展规划》则提出了具体的近中期发展目标。近期(至2015年)规划范围要抓紧吴圩机场扩建时机,围绕空港形成一定规模的临空加工与物流业园区;同时基于吴圩自身基础,为临空产业发展配套一定规模的生活配套区。中期(至2020年),要建成以机场建设为核心,以生态建设为前提,以临空产业为主导,以生活服务为配套,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综合服务能力的宜居宜业空港经济区起步区。
住房建设:采取“调”“留与并”
根据规划,吴圩空港新城的范围内居住人口共50万,共1940.9公顷,包括8个居住组团。其中6处为工业配套居住区,另两个组团分别是空港经济核心区和明阳工业区片区。
《发展规划》在规划区域的居住用地与住房计划中明确住房建设目标有两个,一是要积极改善居民住房环境和质量,逐步提高居民居住面积;二是要解决村民安置问题,为居住区配套做出指引。主要将居住用地规划在靠近山体、75分贝噪声控制区范围外。
而规划范围内的村庄存在“小集中、大分散”,集聚度低、土地资源浪费现象明显以及交通指向性明显等特征,需要搬迁与安置规划。为此,《发展规划》采取了“调”“留与并”两种处理方式。
“调”即是对处于征地范围内,规模较小、搬迁成本较低的村庄,采取“住宅换宅基地”的方式将原有村庄整体拆迁、异地集中居住的方式。同时,返还一部分经济发展用地,作为村民土地参股城市建设的资本。“留与并”则是对于城市建设用地未扩张到的地区或者处于边缘区、水源保护区的村庄,选择一批经济基础相对较好、规模较大和交通区位较优越的村庄进行整治保留,重点加强交通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同时,依据村民劳作的习惯和生活方式,把1至1.5公里半径内的自然村或者规模较小的行政村整体迁至中心村庄中,实现居住的相对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