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可在东盟质量认证中心作红木家具质量鉴定,六件套的鉴定费用不超1500元。广西新闻网记者 黎超摄
计量研究中心实验室内,工作人员介绍医疗器械的电磁兼容检测。广西新闻网记者 黎超摄
6月30日,中国-东盟质检中心建设新闻发布会在南宁召开。自治区质监局通报中国-东盟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集聚区、6个东盟检测认证中心及东盟质量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简称中国-东盟“一区六中心一基地”项目)建设的最新情况。中国-东盟“一区六中心一基地”项目建设提速,将积极服务东盟及广西产业发展,助力全区经济稳增长攻坚。
据悉,目前,自治区已经批准中国-东盟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集聚区规划用地约2平方公里,共分3期建设。项目一期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重点建设计量、特检、质检、标准、编码、认证等6个东盟中心,并集聚建设广西质监系统的国家级、自治区级质检中心,形成优质资源聚集,积极服务东盟及广西产业发展,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项目建设周期为2015年至2018年。项目二期以广西即将实施整合全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改革为契机,聚集建设整合后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同时启动项目三期,通过平台集聚,吸引国内及国外知名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和高端制造业、服务业企业入驻。自治区质监局与南宁市政府、南宁学院合作共建中国-东盟质量人才培养基地,项目设置国际交流中心、东盟质量科学研究院和广西质量安全教育考试院等学术、科研和培训机构,满足社会高等质量教育需要,重点面向东盟国家开展质量、计量、标准化管理方面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训。
根据建设规划,中国-东盟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集聚区将能够有效提高广西检验检测技术服务的能力,从而促进产业发展。通过建设这一集聚区,有望培育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壮大“广西制造”、做强“广西创造”、叫响“广西标准”、提升“广西质量”、增强广西核心竞争力。利用集聚区凸显的集聚效应,可以减少重复建设,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对加快推进广西产业率先转型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据了解,中国-东盟“一区六中心一基地”项目获质检总局正式授牌,集中展现了广西公共技术检测平台升级建设的最新成果。近年来,广西质监局为满足北部湾经济区尤其是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需要,积极围绕食糖、汽车、机械、冶矿、石化等14个千亿元产业和10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全区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升级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食糖及加工食品、石化、铝制品、茧丝绸、橡胶、松脂林化产品、量具、珍珠等8个国家质检中心、30个自治区质检中心,在建汽车、内燃机、工业锅炉等3个国家质检中心、5个自治区质检中心。质检中心仪器设备增加到1.54万台套,原值达到2.72亿元,固定资产达到10.52亿元。
据自治区质监局副局长王凯志介绍,质检中心积极开展国际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指导国内相关行业和企业按照国际规则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有效应对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努力争取国外政府部门和技术机构的实验室国际认可,为企业出口提供咨询和检测服务,为帮助企业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国家橡胶质检中心已与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签署了《ILAC-MRA国际互认标识许可协议》,获得ILAC-MRA/CNAS联合标识使用的资格,出具的检验报告在全球50多个国家获得认可。广西东盟技术标准研究中心围绕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建成了目前国内唯一的东盟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并纳入“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开展了对东盟国家标准的收集、研究、分析、加工,累计收集翻译标准文本1万多份、标准题录信息3万多条。为我国应对东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和促进产品出口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同时,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走出去”工作取得新进展。广西特检院将检验业务拓展到了美国、日本、奥地利、越南、泰国、圭亚那、苏丹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广西标准院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在东盟国家的应用,与广西农科院、中国标准化院在越南建立了水稻和葡萄等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此外,广西质检院承担了第四十五届体操世锦赛的食品安全保障任务。广西计量院承担了自治区委托的区内9类高耗能工业产品能耗定额标准编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