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金钗镇:生态乡村督查工作进入常态化·江南区开展饮用水源卫生整治活动·2015年上半年西乡塘区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稳步增长·武鸣县保障性安居工程 建设完成率超六成·上林县西燕“双抢”季节环保监督组发挥作用·马山县“三严三防”抓好失业保险基金监管工作·青秀区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获肯定·国家级高新区最新排名:南宁国家高新区提升7位·大明山避暑节25日约客消暑撒野 纵情密林浴水K歌·亚洲国际集邮展览明年12月在南宁举办·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南宁本土产青春片在社区上映 将进行百场巡回演播·广西开展肉类专项整治行动 冷冻肉要查明来源去向·广西规范化妆品产品名称 命名难以再沾“医生”光·上半年南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8.7%·南宁动漫产业链初步形成
 
南宁近年来民族团结创建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 2015-07-24 16:34:42   |  来源: 南宁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沈晔

  南宁市是一座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少数民族人口占58.12%,是全国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首府城市。如何让多民族群众实现文化认同、价值相通、人心相聚、共同富裕?南宁市近几年推行的一系列做法值得点赞。

  近日,国家民委文宣司、南宁市委宣传部、南宁市民委联合组织国家民委所属新闻单位、部分中央驻桂媒体、自治区及市属新闻媒体的新闻媒体记者组成新闻采访团,开展“民族团结南宁行”集中采访报道活动,全方位展示南宁市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有改善

  两年前,良庆区那马镇坛板坡还是个落后的小村庄,今天,坛板坡不仅村容村貌大变样,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记者走进良庆区那马镇坛板坡,干净整洁的村道,装饰一新的民居,还有一片片长势喜人的火龙果和柑橘树映入眼帘。那马镇党委书记李莺介绍,坛板坡人口中85%是壮族,由于土地贫瘠,直到2012年全坡人均纯收入只有3800元。2013年村里经过多方考察决定,通过土地流转、改善村容村貌,大力发展现代瓜果蔬菜观光采摘园,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坛板坡取得的成绩只是南宁市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城市、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工作中迈出的坚实一步。早在2011年,南宁市就出台全区首部《南宁市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设立了6项民族专项资金。

  今年,除民族工作经费外,南宁市还投入其他5项民族专项资金共计1220万元,并加大对上林、马山、隆安等3个少数民族聚居县的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据统计,从2011年到2014年,南宁市财政收入从363亿元增至526亿元,平均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5元增至270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至8576元,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实现稳速增长。

  争当民族团结典型榜样

  南宁市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活动中,以“五争五比”为活动载体,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典型代表。

  上林县西燕镇上绸庄坐落在大明山深处,地势陡峭,悬崖遍布周边。这样的自然条件不但阻碍了经济发展,连居民的日常出行、孩子们的上下学都成了难题。当地经济发展不起来,村民们商量决定开山取道、劈山修路。修路难度大,资金很关键。

  原上绸庄经联社主任蓝凤秀母子带头慷慨捐资8万元。其他村民见状很感动,纷纷拿出自己的积蓄,初步解决了修路资金问题。经过10个月的建设,一条长3公里、宽6米的盘山公路终于打通了。蓝凤秀也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这是南宁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五比五争”活动考核评比的一个生动典型。以“五比五争”活动为载体,评选出各行各业奋战在民族工作战线上,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典型代表。通过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市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有了“家”

  南宁市是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最多、比例最高的城市。对于如何管理好数量庞大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南宁市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民族工作路子,探索研究出“13456”南宁模式的民族事务服务体系,使来到南宁工作、生活、旅游的少数民族群众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服务,找到家的感觉。

  近年来,南宁市围绕提升各族人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幸福感,组建了具有南宁特色的“13456”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体系,即成立全国首家地市级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中心;构建市、区、社区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建立完善工作准则、队伍建设、结对帮扶、法律援助四项基本服务制度;成立民族干部骨干、少数民族联谊会会员、社区“民族之家”成员、志愿者以及民族工作信息员、协调员、专家顾问五支服务队伍;整合推进外来经商就业、住房租赁、子女入学、法律援助、困难补助、清真食品六大服务。

  2014年,南宁市投入70万元,持续加强“13456”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技能培训、公共就业、子女教育、医疗保健、计划生育、法律援助、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方面享受市民待遇。一年多来,该服务平台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就业创业服务8000人次,解决住(租)房问题超15000人次,技能培训6400多人次,解决了近万名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

  增强少数民族聚居区“造血”功能

  作为广西扶贫攻坚的重点地区之一,南宁市部分少数民族乡和少数民族聚居地生存环境恶劣、缺水少土,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南宁市大力开展精准扶贫,提高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造血”能力,让偏远山村旧貌换新颜。

  近日,记者走进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民族气息扑面而来,生产劳动活跃。据古寨瑶族乡党委书记蓝鼎昌介绍,该乡抓住瑶族乡成立30周年的契机,从市、县两级争取到专项资金,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依托古寨瑶族乡地域特色,选准“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花、平地粮”的经济模式,大力发展金银花、竹子、桑蚕、黑山羊等特色养殖,培育了古宜山庄、瑶乡金银花公园等旅游景点,形成循环产业链,产业发展得到促进,文化得到传承,村民的生活明显改善。

  南宁市根据马山县古寨瑶族乡、里当瑶族乡和上林县镇圩瑶族乡的实际情况,坚持精准扶贫。从2009年到2011年,市政府连续投入1亿多元,实施村屯道路、人饮工程、文化、水利等项目300多个,使3个民族乡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去年还借两个瑶族乡乡庆,在原有资金安排的基础上,从市长预备金里给每个乡补贴1000万元,主要用于改善老百姓的民生,让民族乡的群众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关心。

  让少数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南宁市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首府城市,民族文化氛围浓厚。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民族歌曲进酒店、民族风情进校园、民族传统体育健身项目进机关的民族文化“三进”活动,让优秀的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弘扬发展。

  从2011年开始,南宁市大力开展民族文化“三进”活动。同时,利用南宁市乡村社区文艺和谐大展演,挖掘、激活基层民族文化,并且重点打造各县区具有民族风情的节庆活动,打造一批民族文化精品。

  通过保护与传承,让民族文化世代相传。目前,壮族歌圩等4个项目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壮族会鼓等46个项目进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通过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春天的旋律·跨国春晚等大型跨省、跨国文艺活动,南宁市的少数民族文化正在逐步走向世界。

 
中国--东盟博览会 更多
·中国-东盟礼仪形象大使大赛总决赛即将打响
·中国―东盟博览会促多方合作共赢
·2012中国-东盟青年营:共铸友谊之柱 同顶发展蓝天
·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市跨越发展的助推器
·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成效回眸 品牌影响力提升
·中国-东盟油画展展示交流成果
·4个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落户广西
·广西与东盟职业教育合作日益深化 期待细化合作
·中国-东盟物流合作论坛:陆上通道亟待"无缝衔接"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更多
·“一声所爱”新星放歌大地飞歌 拿手民歌大放异彩
·南宁,在用民歌向世界表白
·2013年民歌节文艺演出简约不简单
·汪小敏夺得2013“一声所爱·大地飞歌”冠军
·香港天后郑秀文将亮相民歌节 粉丝关注升温
·林志颖将首次登上“大地飞歌”舞台
·“艳”“妆”以待 惊艳“大地飞歌”
·2012南宁民歌节开幕晚会门票开售 超过4万5千张门票
·《一声所爱》十强诞生 高晓松现场买断选手原创版权
节庆活动 更多
·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10月在南宁举行
·宋寿金彭永强书画作品展中国-东盟艺术馆开展
·园博会南宁各县区活动日内容丰富 展示原生态文化
·园博会各县区活动日精彩继续
·第三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南宁活动日启动
·首届东南亚植物花卉·水族造景展览会开幕
·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展9月3日将正式开展
·今年“两会一节”南宁市区放假两天
·自治区、南宁市工商加强“两会一节”节前食品安全监管
版权所有 南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电话: 86-0771-552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