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飞歌·2015”晚会搬进会堂连演三场
彩排揭开晚会神秘面纱
舞蹈演员正在彩排《鸿雁》。
8月18日,南宁市民族艺术基地排练场内一片繁忙,8位男舞蹈演员在编导李皓的带领下舞动双臂,模仿大雁飞翔的姿势。他们正在排练第十七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地飞歌·2015”晚会其中的一个节目《鸿雁》,而整场晚会的排练已经于17日全面铺开,南国早报记者从组委会处获悉,第十七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地飞歌·2015”晚会将于9月17日、18日、19日在南宁人民会堂连演三场。晚会以“情牵丝路·大地飞歌”为主题,分为上篇《云上歌圩》、中篇《天下民歌》、下篇《丝路歌汇》和尾声《大地飞歌》四个篇章,打造“情动天下的盛大歌圩、乐动天下的民族歌海、浪漫多彩的海上丝路”三大情景。随后,记者还从总导演李紫君、副总导演李凯、音乐总监窦鹏及音乐制作人秦万民、洛一等主创的口中,详细了解到这台剧场版晚会的创意和亮点
1
突破传统,打造精致舞美
今年,“大地飞歌·2015”首次进行创新,实现由室外大型广场演出模式转换到剧场演出模式。创作空间的不同,对主创来说是一种挑战。他们认为,剧场版同样会带给观众撼动人心的视听盛宴。
李凯表示:“在外场做的是广场文化,它需要大而全的包装手段,包括烟火等一系列的辅助手段,这一次放室内,也许可以让‘大地飞歌’回到舞台艺术的本体,最后的效果会非常精致。”之所以对每一个节目精雕细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演出空间的转变。李紫君介绍,广场晚会的舞台离观众远,一般来说舞蹈可以用幅度大的肢体语言和漂亮的道具来修饰,今年晚会是剧场版,舞台离观众很近,是一种近距离的观赏模式,“观众能清楚地看到你的呼吸,看到你的动作质感,因此对质量要求更高,要求舞蹈的每一个细节,演员的每一个表情,都要非常到位、细腻以及带有情感。”
2
强化与观众互动体验
演出模式转换后,“大地飞歌·2015”将打造“体验式民歌晚会”,通过舞台表演区的延伸、前厅体验区的设置,化大众被动观演为更多元的互动参与,在“迎客”和“送客”环节做足文章,让观众从步入会堂的一瞬间就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在结束时留下依依不舍的脚步。
李紫君向记者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观众入场后会听到音乐,听到有人唱歌,唱的是原生态的歌,观众会好奇这个声音从哪里来?当看到三三两两的演员在那唱歌,观众就会渐渐融入民歌情境,会跟演员照相或者停下来仔细听演员唱歌。同时,我们还设置了绣绣球的展台,观众可以欣赏到演员绣绣球,也可以自己动手试试。当观众完全进入剧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时光人在大铜鼓上行走,暗示着时光在流逝,离‘大地飞歌’晚会开始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这会令观众更有期待感。此外,剧场里还设置有一些行为演员在舞台上或舞台下与个别观众做互相交流的环节。”这样独特的欣赏和体验感受得益于表演区的独特布置,李紫君解释道:表演区不仅仅局限在舞台上,在观众入场的地方就会布置表演。李凯则表示,“大地飞歌·2015”是一个可以触摸的晚会,强化了体验式观演关系,丰富互动环节,以歌圩的形式开始,以歌圩的形式结束,真正回归民间民歌盛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