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葫市政广场,跳广场舞的队伍紧挨着儿童游乐设施,稍显拥挤
滨江广场是良庆区最大的公共广场,吸引了众多市民来这里休闲游玩,夜幕降临,广场常常被挤得满满当当,广场舞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开栏语:近年来,随着南宁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到城市居住。在一些片区,人口入住的增量特别明显,每到晚上,大量居民拥进市政广场、休闲小公园等公共休闲场所健身、娱乐,广场显得越来越拥挤,健身休闲娱乐时有诸多不便。
近日,本报记者探访了市区部分市政广场,特别是新兴发展片区及城乡接合部等区域广场,发现部分广场等公共健身场地存在供需矛盾。为此,记者倾听了居民心声,以及社会学家和政府相关部门探讨对城市广场建设的畅想和设想。
今日起,本报将推出关注城市广场等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连续报道。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南宁市区各大广场上总是热闹非凡,市民喜欢在广场上健身和休闲娱乐,有的广场人潮涌动,广场已成为市民锻炼、休闲、娱乐等活动的主阵地。
仙葫市政广场
入住人员增多带来人气
(仙葫开发区中心市政广场是一个开放式休闲广场,也是目前仙葫片区最热闹的广场,总面积10700平方米,中心活动区域为3500平方米,2004年建成投入使用。
仙葫片区离市中心有一定距离,目前片区内没有建成使用的比较成熟的公园,因为仙葫市政广场处于闹市地段,这里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市民的文化休闲娱乐中心。)
入夜,仙葫市政广场开始热闹起来,广场有些昏暗,星星点点的灯光点缀其中,这些灯光,是一些跳舞的团队自己拉电线点亮的电灯。在仙葫市政广场中心区域,七八个广场舞团队在广场中央翩翩起舞。在这些广场舞团队中间,一个小区域被围起来,几个孩子在教练的带领下在学轮滑。
在广场南面,几台儿童游乐设备摆在广场上,在游乐设备周边,站满了跳舞的大姐大妈,他们和设备挨得很近,大约只有半米。孩子们坐在游乐设备上不停地转,大妈们则在自顾着跳舞,大家自娱自乐,整个广场被人群占满。
家住附近的蒋玲今年47岁,在仙葫市政广场跳舞有3年多了,她所在的跳舞团队就是和儿童小火车游乐设备挨得最近。她说,跳舞要有个集体才有气氛。只不过,自从广场上多了几台儿童游乐设备后,他们感觉活动空间狭小了。
一跳舞团队领舞的高老师,是退休后到这边帮带孙子的。不少人和她一样,属于来帮带孙子孙女的老人,新入住仙葫片区,晚上加入到跳广场舞队伍中来。
黄大姐是广场附近那舅村人,她和舞友已经在广场跳舞将近十个年头。她说,前几年广场上还是比较冷清,跳舞的就一两支队伍。慢慢地,随着仙葫片区入住的人越来越多,广场就越来越热闹。
在广场区域周边,还有好多个儿童游乐摊位一字排开,记者粗略数了一下,在广场上,儿童游乐摊点至少不下10个。
据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介绍,这些儿童游乐摊点的出现有半年多时间,刚开始只是零星一两个摊点,现在越来越多。老年人跳舞团队和儿童游乐设施在一起,广场更加“显窄”。
良庆区滨江广场
新增面积给居民提供良好体验
(位于良庆区银沙大道邕江南岸,于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面积约11000平方米,目前是良庆区最大的城市公共广场。)
每当夜幕降临,良庆区最大的公共广场——滨江广场就会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广场上大小舞蹈队超过10个,加上打球、唱歌、练摊、儿童娱乐等项目,以及饭后出来纳凉、散步的人群,整个广场被挤得满满当当。成群结队的大妈伴着音乐一起跳舞的场面,成为广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跳广场舞高峰时段,记者走进滨江广场,锻炼纳凉的人很多,各种嘈杂刺耳的伴舞音乐声时起彼伏。特别是位于广场中心舞台上,五六十名大妈几列排开,在领队领舞下随着节奏热舞。
“每天在这里跳广场舞的团队不少于10个,每个队少则10人,多则数十人。”靠近河边有一支练拉丁舞的团队,其领队滕秋娟是一名专职舞蹈老师,组队跳广场舞已有8年了。
8年间,滕秋娟的团队也随着城市发展辗转多个场地。最初是在大沙田客运站中心广场,3年前滨江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后才来这里跳舞。滕秋娟说,当时只有两个广场舞蹈队,一转眼3年过去,如今滨江广场上常常被来跳舞和休闲散步的市民占满。
可喜的是,为了给周边居民提供一个更加完善的休闲娱乐场所,今年3月底,滨江广场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建设,新增面积3000平方米。
大沙田金象三区南、北花园
面积小经常为抢“场地”伤脑筋
(南北花园位于金象三区南、北花园路,由两个圆形公共绿地组成,面积共7000平方米,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现已经绿树成荫,是附近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金象三区南、北花园虽然面积不大,但位于居民区中央,周边私宅林立,人流量巨大,也是良庆区最有人气的广场之一。)
在金象三区南、北花园,每天晚上在广场上活跃的舞蹈队超过6支,加上唱歌、健身器械等项目,以及饭后出来纳凉、散步的人群,整个广场也是人头攒动。
晚上9时许,记者在金象三区北花园看到,花园内共有3个广场舞蹈队七八十人跳得正欢。虽然各舞蹈队播放的音乐声不是很大,但在周边私宅包围下,站在花园边缘,传来的回音还是有些刺耳。
“这里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个小花园,算不上广场。”利用休息间隙,长期驻守于此的“和谐歌舞队”领队苏梅英告诉记者,目前在金象三区只有南、北花园两处公共活动场地,他们也只能选择在这儿跳舞。
但最近两年,随着像她这样的跳舞发烧友不断增加,两处花园已经越来越拥挤,加上两处花园大部分公共活动场地都种上树木,根本腾不出多余的场地让更多的舞蹈队加入。
“很怀念以前人少的时候。”苏梅英说,以前在小花园里,各支广场舞队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现在,因为跳广场舞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大家也会为抢“场地”而伤脑筋。
广场活动面积和居民需求存在矛盾
“广场活动空间狭小,无法满足大家活动需求。”这是记者连续走访中听到最多的一个声音。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原来的城郊接合部等部分区域,现在的人口入住率已经越来越高,市政公共广场等休闲场所已经难以满足附近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休闲娱乐需求。
以仙葫片区为例,仙葫开发区广场始建之初,开发区总人口仅有13200人(其中常住人口11000人,流动人口2200人),广场足以满足当时居民的活动需求。随着1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开发区人口入住率不断提高,人口从原来的13000多人急速增加到现在的90000人(其中常住人口25000人,流动人口65000人),造成闹市区中心广场难以满足现有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对于广场活动面积和居民需求之间的矛盾,部分市民和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请关注本报下一篇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