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习惯之后,市民自觉将垃圾分类 刘增璇 摄
南宁市10个小区从2014年开始实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去年下半年起,青秀区和经开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事隔一年多,全面推行垃圾分类的小区居民是否已将生活垃圾分类培养成一种习惯?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小区环境卫生有了哪些改变?相关部门采取了一些什么措施来推进垃圾分类?下一步还有哪些措施?连日来,记者走访青秀区和经开区多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进行调查。
意识转变从嫌麻烦到养成习惯
每天早上,家住青秀区新竹小区的居民何女士都会将分好类的生活垃圾拎出家门,把剩菜剩饭扔进厨余垃圾进口,再把纸类和塑料垃圾丢进可回收垃圾进口。
在青秀区欧景庭园小区,居民黄肖说,以前扔垃圾都是一大包混在一起扔,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时,他和家人都觉得好麻烦。但过了一个月,听了不少宣传后,他们也就逐渐适应了。“垃圾分类回收点设计得很漂亮,进出小区都能看到,怎么分类一看就明白。”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今昔对比变化真大。”家住经开区锦绣江南的居民肖琼曾记得,以前没有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点的时候,一些厨余垃圾和生活垃圾堆在一起,时间久了会产生异味,容易引来老鼠、蟑螂,影响小区的环境卫生。“自从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点后,大家都自觉将垃圾分类,倒入回收点的相应垃圾桶内。”垃圾桶周围干净了很多,自然不会有老鼠和蟑螂。
南宁市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连日来,记者走访青秀区和经开区多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时欣喜发现,很多居民从起初嫌麻烦到现在已成为习惯,绝大多数居民基本掌握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基本常识。而这种变化的出现,也体现了居民素质的提高。
多措并举全面提高知晓参与率
为更好、更准确地指导住户进行生活垃圾分类,青秀区和经开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配齐配足设施设备,以先进的设施(备)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向住户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及意义。
同时,各试点小区利用物业公司微信平台、业主Q群等网络媒介,传递垃圾分类意义和具体实施方法,并实行网格化分片包干制度,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细致到户。由社区工作者、义务督导员、物业工作人员实行楼道包干,负责对每户家庭进行走访宣传、垃圾袋发放和跟踪监督,实现分类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此外,城区还在各试点小区设置了爱心衣物捐赠箱及玻璃回收桶,旧衣物由专业的回收公司将其经过消毒等处理后,转赠给需要的群体,并反馈相关信息,废旧玻璃则由专业的终端处理公司进行回收处理,以实现资源的再回收利用。
而为增强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青秀区在新竹街道的欧景庭园小区探索试行积分奖励方法,由物业每月组织业委会(业主)开一次总结会,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总结讲评,评比出做得好的业主,适当进行奖励或减免物业费等。
下步措施整合资源完善制度
通过开展动员居民对垃圾回收、清运、处理情况、做好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等宣传,居民逐渐把垃圾分类培养成一种自觉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讲卫生、守规矩的良好习惯。目前,青秀区和经开区10个试点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活动居民知晓率已达到80%,分类的准确率达到70%。
同时,实行垃圾分类后,各试点小区垃圾清运统计数据下降10%(厨余垃圾得到有机处理,废旧家具、建筑绿化垃圾统一集中处理,旧衣物回收清洗、消毒回馈社会,废旧玻璃回收处理后再利用,其他垃圾焚烧发电)。
但记者走访时也发现,实行垃圾分类仍存有不足之处:一是垃圾分类整体宣传的氛围不够浓,造成居民对垃圾分类收集认识不够。二是垃圾分类终端处理滞后,缺乏有资质的公司参与。
“目前青秀区共有1009个小区,以30个小区为重点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下一步将根据开展情况全城区铺开。学习大中城市的经验做法,引进社会企业参与垃圾分类,整合资源,完善制度,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垃圾分类、收集、清运、处理系统。”青秀区城管局副局长王元学表示,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除了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引导、监督,建立健全垃圾分类管理各项制度,还需要学校、机关、社会团体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更需要每一位市民自觉地从自身做起,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今后,青秀区将继续抓好垃圾分类试点各项工作落实,增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能力,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