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宁市扬尘污染治理目标为:市区PM10年均浓度不超过6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以上。数字是抽象的,但要化作市民看得见的幸福体会,则意味着全年365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起码不少于310天。经过扬尘污染专项治理第一个“100天”的努力,南宁市目前已经连续两个月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但要保持成绩,需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路线图”指向治理长效化
6月初,南宁市召开了全市扬尘污染治理集中整治“100天”工作总结会,全面启动了第二阶段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
在对第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小结中,南宁市把监管部门对重点区域实时监控的措施,建设工地、消纳场、堆场按要求执行“六不开工、四不出门”的规范管理经验,以及鼓励市民对发现扬尘污染问题积极举报有奖等好经验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当前仍然存在的一些区域实时监控尚未全覆盖,部分建设工地、消纳场和堆场车辆冲洗时间过短、冲洗不彻底、污水直排路面,市民参与或举报的途径不够通畅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扬尘污染治理第一阶段已将大部分污染源头遏制住,治理工作已经进入巩固提升阶段,如何明确治理标准、建立健全责任追溯机制、加强执法能力,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市大行动办负责人说。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南宁扬尘污染治理的“路线图”十分明确,即未来200天,南宁将继续强化工作措施、提升服务质量、形成治理合力,实现第二阶段的扬尘污染治理向精细化、常态化和长效化转变。
科技千里眼助力精细化
在市大行动办工作人员的桌面上,看到一份份工地、消纳场、堆场的验收标准,纸张上的笔记密密麻麻。“部分考评办法正在征集意见中。”市大行动办工作人员透露。
考评制度是持久高效开展扬尘污染治理的保障。目前,南宁市正在加快制定出台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考评机制,以严格的考核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扬尘污染治理单纯靠“人防”往往难以奏效,科技手段的应用已成为南宁整治泥头车乱象的另一利器。
“良庆区有一辆泥头车箱体没有密闭。”近日,在监控屏幕上发现扬尘污染隐患后,南宁泥头车卫星定位监控与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座席员立刻与正在巡查的城管队员联系,要求他们迅速处理。
这套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全市4000辆泥头车,有了它,执法人员就相当于有了“千里眼”,能更有效地整治泥头车乱象。
下一步,南宁市还要继续强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在“技防”“物防”上下功夫。南宁将加快推进全市各级各部门的视频资源共享共用,为扬尘污染治理装上“电子眼”,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同时,分阶段淘汰旧款泥头车,推广新型智能化泥头车。
扬尘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变“单兵作战”为部门合力。市城乡建委、环保、城管、交通、交警等部门严格分工合作,市大行动办发挥宏观指导、优化协作作用,逐步探寻更为科学和高效的合作模式。
树标杆奖优罚劣常态化
广西大都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的“治尘”手段在业内独树一帜。走进厂区,看不到滚滚烟尘,及目处绿树成荫,园林小景点缀其间,环境清新和谐。
“经济效益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今年以来,公司加大投入,通过科技手段,逐步实现了生产过程全封闭自动化。”该公司副总经理韦炳军说。
经开区以大都混凝土企业为示范企业,组织辖区内开展堆场扬尘污染治理工作不力的企业前去参观学习,其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得以借鉴推广。
工地、消纳场、堆场是扬尘污染的源头,也是治理过程中难啃的“硬骨头”。在扬尘污染治理的第一个“100天”里,有的企业因扬尘治理不达标、不规范被整改,有的企业则主动作为,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举措。
今年4月,市大行动办与媒体联合推出了扬尘污染治理“十佳工地”“十差工地”的评比活动。“十差工地”一经媒体曝光,立即进行了整改。治理效果相对较差、心存侥幸的工地也迅速递交整改材料。
奖优罚劣既让好经验得到推广,又震慑了违规企业,一举两得。前一阶段的工作,在采访中发现,各级各部门干部盯紧目标、一抓到底的作风更是推动扬尘污染治理工作的关键因素。
在未来的治理中,南宁市还将继续总结经验,突出重点领域治理成效的标杆和模范作用,深入推广集中整治阶段形成的成功经验和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深化拓展扬尘污染治理。
成果来之不易,为留天蓝再续力。随着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的持续开展,“早风无尘雨无泥”的梦想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