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我国正式启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普查截止时间为2016年12月。如今,历时四年的“国宝大调查”已进入尾声,记者昨日从自治区文化厅获悉,广西已圆满完成普查工作,经认定,全区共有收藏单位280家,新发现、新认定藏品数超过6万件/套,目前广西在“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上申报藏品的总数达32万件/套。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范围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人民解放军及武警部队四大类国有单位,涉及19行业和系统。普查对象为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重要古籍、文献资料、手稿,反映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有关的代表性实物及具有科学价值的古生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
4年来,全区各级政府共安排普查经费1788.67万元,先后有2100名普查员、专家和志愿者参与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举办各类培训210次,培训人员达5672人次。截至2016年8月底,经过文物认定后,全区共有国有收藏单位280家,收藏文物总数为32万余件/套。其中文博系统收藏单位105家,非文博系统收藏单位175家;其中一级文物有335件/套、二级文物有4952件/套、三级文物有35913件/套、一般文物有120077件/套、未定级文物有165993件/套。其中,新发现、新认定藏品总数达到60678件/套。
据了解,广西的文物类别主要为古籍、瓷器、石器、陶器、织绣和钱币,占全区文物总数的64.55%。此外,广西已于2015年10月份完成全部文物普查数据的登录工作,广西在“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上的申报藏品总数为327290件/套,已登录327290件/套(实际数量984588件),藏品报送进度为100%。
截至目前,广西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覆盖至国民经济全部19个行业、系统的各类国有单位,各级普查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有效建立,文物收藏情况摸底调查、文物认定、文物信息采集登录和数据审核等各项任务均如期完成。通过对全区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调查登记,建立可移动文物信息平台的登录制度,实现了全区文物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动态管理。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完成也将对加强我区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