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叶祯 王志鹏 实习生 杨倩 黄小霞)邕江水没有盖。这是老南宁人爱讲的一句俚语。有了邕江水的养育,南宁人从来没有缺过水,不管是解放前挑水喝,还是现在扭开龙头就有水。
然而,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南宁这个依水而建的城市,却也有了关于水的忧患。一些市民在城市四周艰难寻找理想的泉水,被戏称为“水友”、“寻水族”。这种热衷和执著,却勾起了我们对城市与水的思考:养育邕城的泉水、水井和邕江水,在城市日益成长的同时,是否已经变了模样?我们如何才能留住生命之水的美丽容颜?
泉的追寻
老黄在市区开着一家小小的茶庄,用自己拉来的泉水泡茶,颇得茶客好评。听说记者要在市区寻找泉水,老黄指了一条路:青环路上的青山路口至凤岭南路口之间,后靠青山前临邕江,路旁有不少泉眼,泉水甘甜可口,老黄茶庄的泉水就是取自其中一眼泉。
一眼泉每天吸引上百取水者
按照老黄的指引,记者沿着青环路走了没多久,就在交警九大队附近的一条小路上发现了第一眼泉水。一个加了盖板的蓄水池,一条通往旁边一家单位的供水管。蓄水池连接供水管的地方被人砸开了一个小口子,塞进一条皮管用力一吸,清澈的泉水便流了出来,每天吸引上百名市民前来取水。
王女士夫妻俩同时出动,大大小小带了12个5升装塑料桶和4个矿泉水桶。王女士说,这眼泉的位置在青山半山腰和山脚之间,是供水管所在单位为了解决用水问题打的,并不深,但水量充足。这眼泉打好后,很快引起一些水友注意。大家在蓄水池上砸了个小洞,从这里取水。
居住在新兴苑的胡先生骑着单车,带着两个25公斤装的水桶前来取水,还随身带了一根四五米长的软水管。胡先生说,去年7月的一天,他发现有一名50多岁的居民挑着一担水从山上走出来。一问,那位居民从8岁起就来这里挑水喝。
一传十,十传百,来取水的人越来越多。但大家担心的是,毕竟是在人家单位的蓄水池上砸洞取水,万一这家单位把洞口封起来,到时只能另觅水源。
一桶水要接半个小时
在青环路广西民族博物馆附近,有两条从路旁山坡上接下来的白色水管,人行道上站着不少市民。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路边密密麻麻排着的水桶。
沿着水管爬坡,没几步就看到地面上有三眼很小的泉眼,都被人用水泥石块围了起来,盖上一块木板。两眼泉水用白色水管接到路边,另一眼则顺着一根破开的竹子顺流而下。在一旁等候取水的市民说,三个泉眼的泉水流量都很小,其中水流量最大的一眼泉水装满一个纯净水桶也要半个小时。
在此处取水的陈先生回忆说,青环路还没建时,这三眼泉就已经存在了,很多人都说这是董泉地下水的分支。刚开始三眼泉水的流量很大,后来逐步变小,青环路开通后就只有现在这么大了。
取水者们抱怨说,刚开始泉水是可以直接生喝的,甘甜爽口。后来,水质逐渐变差,喝泉水开始出现拉肚子等情况。现在大家都会把泉水烧开后饮用,却再也喝不出甘甜爽口的味道了。
一眼即将消逝的泉水
在青环路上,离青环凤岭南路路口不远的一眼泉水最受水友们推崇。
一条小路的尽头,有一间红砖房,房前是潺潺的清泉。房后是一个直径一米左右的井口,铁门上写着一篇保护水源的呼吁书。一位前来取水的市民告诉记者,这口井是几年前附近村民办养鸡场时,为解决喂鸡要用的洁净水源打的。井打好后,泉水便源源不断地喷涌上来,村民便盖了间小水房。现在每天到这眼泉取水的市民有好几百人,很多人是开着汽车,一车车往回拉。“这里的水没有水垢,用来煮粥放一两天都不馊,用来泡茶特别好喝。”一位市民说。
好景不长。这眼泉所在的1200亩土地已经被征用,水友们大概只能再取几个月的水。他们写过呼吁书,也一起想过办法,“大家都非常珍惜,都希望能把这么好的泉眼保护下来。城市建设重要,但像这种泉水已经越来越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