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何嘉大学毕业,在碧湖路租房居住。在她的印象中,这里远处有一处土坡,有人在此圈地种菜。7年后,当她再次回到这里,土坡上种满了绿色植被,成为南湖一景。这仅仅是南宁“绿城”建设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南宁建成区绿地率达36.09%,绿化覆盖率达41.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96平方米,绿化三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
老南宁感叹绿城变化大
谈及南宁的绿城变化,老凌忍不住感叹:“变化大咯!”1952年,老凌出生在龙胜街,在他的印象里,当时的南宁虽然绿,却没有自己的特点。道路两旁,只有一棵棵绿树,没有景观。
老凌认为,南宁绿城变化最大是发生在2000年前后。2000年,朝阳路扩建,道路宽敞了,道路中间,设置有绿化带,并实现了立体化种植。
所谓立体化种植,是指园林工人根据不同树姿、不同叶色、不同花期等,将植物有机地组合到一起。如在朝阳路,长得最高的,那是扁桃树;个头稍矮一些的,有苏铁、针葵、三角椰;而位于绿化带的最底层,则是成片的灌木。远远看去,绿叶层叠,组成一幅美丽的南国画卷。
绿化品种20年增加五倍
据南宁市绿化工程管理处养护管理科副科长骆丽莉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南宁的树种很单一,朝阳路、北大路、中华路、民主路等主要路段上种植的多为“乡土树种”,如扁桃树、芒果树、小叶榕、人面果等,风格单一,没有形成景观。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南宁市园林局曾经对南宁道路绿化植物品种进行统计,其数量仅为70余种。这之后,南宁开始向外引进树种。如位于民族大道两边的大王椰,就是当时从广东引进的树种。
充沛的雨露、充足的阳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让来自异乡的植物在南宁茁壮生长。上世纪90年代,南宁的道路绿化开始从普通绿化、单一绿化,向生态型、景观型绿化转变。其最具代表的,就是民族大道的景观绿化工程。
如今的民族大道,已经成为南宁市的一张亮丽名片。行走于道路之上,可以感受到绿树成荫、四季花开、棕榈婆娑的亚热带园林风情。据统计,该路段光种植树木就达到了500多万株,植物品种150个,绿地率达51.36%。
目前,南宁市城市道路主要推行立体生态、自然群落的绿化模式,植物配置日益多样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南宁市的道路绿化植物品种已近400种。
外来客有意安家落户
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体现城市绿化工作开展的三项硬指标。早在1992年时,南宁市的绿地率为29.89%,绿化覆盖率为32.44%,公园8家,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4.43平方米。经过近20年的发展,至2011年年底,绿地率达36.09%,绿化覆盖率41.25%。公园数量飙升至近30家,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2.96平方米。
若算上读大学的4年,何嘉至今已经在南宁待了11年。11年,她见证了南宁的变化:树更多了,水更蓝了,空气更清新了,景色更美了。她也越来越喜爱这个城市,如今她正计划,把父母一同接来南宁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