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矮阴暗,生活不便——这曾是很多“水上人家”的生活感受。
黄志坚一家在未来的家中憧憬以后的生活。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邕江边的船上,已经73岁的李德秋蹲在船边,给刚刚杀好的鸡拔毛,低着头喃喃自语:“以后用水就没那么方便咯。”这鸡是李德秋原本养在防洪堤护坡上的,共有十余只。“以后楼房里不能养鸡。上岸前,我打算每天杀一只,庆祝一下。”李德秋咧开嘴笑了。
在邕江边,有一群像李德秋这样依水而居的人。吃在船上、住在船上,他们曾经是邕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是老南宁人记忆中不可或缺的“水上人家”。然而,随着南宁市政府对邕江综合整治工作的推进,他们即将要告别停靠在邕江边、祖辈依赖了几十年的老船。上岸生活,虽然陌生而具有挑战,却让他们充满了憧憬和向往。
以船为家
冬冷夏热,生活不便
一条船,承载了一家人几十年的生活。刮风下雨就摇摇晃晃,出太阳就暴热的船上,生活究竟有多艰辛,没有亲身经历,很难体会。
11月13日中午,记者来到苏宏球位于邕江大桥西侧北岸边的渔船上。苏宏球的渔船是木质结构,长约10米,宽约2米。船的中后部用钢管、竹条和防水布搭起了船舱。船舱内放着枕头、热水瓶等生活用品以及潜水服、渔网等生产用具,这便是苏宏球生活了20余年的“家”。船舱内低矮阴暗,成年人必须猫着腰才能进入。
苏宏球说,住在船上最不方便的就是无法正常用电。他的渔船中部安装着一台柴油发电机和一个12V的电瓶,由于供电不足,船上唯一的电器是一盏电灯。苏宏球的大儿子今年17岁,多年来一直想买一台电脑,却一直因用电问题不能解决而无法如愿。每年夏季,坐在烈日炙烤下的船舱内,感觉就像“蒸桑拿”。因电压不足,连简易的小风扇也无法安装,实在太热了只能跳进河里泡水解暑。到了冬季,四面透风的船舱又变成了一个“冷库”,冻得让人难以入眠。
除了用电问题,用水甚至如厕等在普通市民眼里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对船民来说也是一件麻烦事。苏宏球的渔船上,放置着两个大水桶,用来静置邕江河水。“让泥沙沉淀了也勉强能喝,虽然知道不卫生但也没有办法。”苏宏球说。遇到洪水或降雨引发江水浑浊,他们只好上岸买水。说到如厕问题时,苏宏球显得很不好意思:“把船舱后面的帘子放下来,掀开船尾的甲板就是‘厕所’了。”
住在北大桥西侧邕江南岸一艘住家船上的黄志坚,则认为船上生活最大的问题是“不安全”。每逢邕江发洪水或是台风来袭,全家人都必须全天守在船上,以便及时应对突发状况。念书的时候,他从来不敢把同学带到“家”里来玩,以免发生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