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没有哪种语言是“难听”的
年轻的陆女士,也到场应征发音人。说到南宁白话的保护工作,陆女士的话就多了。陆女士的曾祖父从19世纪末就来到南宁扎根,她是土生土长的南宁人,在解放路出生和上小学。
陆女士记得,上小学的时候,除了课堂上用普通话教学之外,小学老师还时常用南宁白话与学生们交流,可是到了中学、大学,这种说方言的机会越来越少,几乎要淡出她的生活。
“有一次与一个卖烧烤的师傅交流,我就特地和他讲南宁白话。”陆女士说,尽管她知道那位师傅不会说南宁白话,但出于对本土方言的热爱,她还是冲着师傅用白话热情地喊:“师傅,烤好咯,过来一起吃啊!”烧烤的师傅会心地笑着点了点头。
陆女士觉得,这不是为难了那位烧烤师傅,与外地人说南宁白话,也不是“见外”的意思。她认为,既然外地人喜欢南宁,并且来南宁生活,就应该热爱至少尊重南宁的文化,当然也包括方言。她觉得,各地方言各有特点,但语言本没有“难听”和“高雅”的区别。
【建议】
在家里多与孩子说说方言
有人认为,孩子自小就先说方言的话,再学普通话就会有更大的难度,这也是很多家长干脆就用普通话教孩子的原因。
“‘老师告诉我们,回到家里以后也要说普通话!’这是一个小孩对父母说的。”广西大学文学院覃凤余教授说起这样的案例:老师因为担心学生说不好普通话,曾要求家长在家里也说普通话,为孩子营造一个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覃凤余觉得,此举太过。
覃凤余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培养多语言能力,除了国家推广的普通话以外,自己的方言也不能丢弃;语言就像人的衣裳,掌握得多了,就能从容出现在不同的场合。
“家长不必担心孩子的普通话学不好,应该担心的倒是方言。”覃凤余认为,在当前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大环境下,学校教学、社会交际、媒体宣传等用的都是普通话,孩子接触到普通话的频率是很高的,因此不用担心孩子使用普通话的能力;而家庭生活是孩子能接触方言仅有的环境,家长可多用方言和孩子交流。此外,社区、学校等也可以组织一些方言演讲、童谣比赛等活动,以让方言得以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