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民族服饰的“老少配”唱起古老的嘹啰山歌、童声合唱团用壮语唱着世界名曲……6日晚,在壮族发源地之一的广西武鸣县,当地干部群众举办新创民歌优秀作品展演,庆祝国务院颁布《壮文方案》55年。
1957年11月,国务院讨论通过《壮文方案》,并批准在壮族地区正式推行使用,这标志着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有了与自己语言相一致的文字。55年来,通过不断创新使用推广形式,寻求与时代的“共同语言”,壮文得到广泛认同和运用。
如今,在广西各地,壮文已经融入壮族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印章和单位牌匾,基本都使用壮汉两种文字书写;全自治区共有65所小学、24所民族中学进行壮汉双语文教学;电台、电视台有壮语新闻频道……
面对当前全球化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形势,广西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民族语言弱化的威胁。自治区民语委业务处调研员黄汉铁介绍,广西14个市中有13个市设立了民族语文工作机构。今年6月,广西率先探索举行我国少数民族语文标准化考试——壮语文水平等级考试。南宁市正计划出台专门的壮文社会使用管理办法,推动壮文使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梁庭望表示,在壮族聚居地区,壮文的推广使用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壮族文化的传承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