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下来,儿子居然把以前所有的不良习惯都改掉了。”当住南宁市兴宁区望州社区的庞先生说起儿子时,他都没想到,以前听话乖巧的孩子又回来了。
3年前,小庞才15岁,由于父母离异,父亲又忙于工作,忽略了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等到大家发现小庞经常旷课、打架、甚至与社会上不良人员接触时,这才想要与他沟通,但孩子的漠然让家长和老师一筹莫展。当望州社区接到小庞所在学校的请求后,决定对其进行帮扶。居委会志愿者发现,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家庭、家长,于是从家长入手,通过家访和举办讲座相结合方式,给家长支招。同时,通过短信、QQ、面谈等方式与小庞沟通,获知孩子的心理需求,针对性地给予帮助。3年下来,小庞改掉了所有的不良习惯。
12月25日,记者从共青团南宁市委了解到,小庞只是南宁市成功帮扶的个例之一,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联合部门、社区等共同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工作创新做法行之有效。据介绍,社会闲散和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帮教工作是该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团南宁市委调查发现,该市有不少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而且主要集中在16周岁至18周岁之间。针对此,团南宁市委与社区、公检法部门共建,建立起一套 “三色预警”工作机制,即以青少年事务社工为主要工作队伍,对被确定为重点跟踪服务帮教对象的“问题青少年”,设定为“红黄绿”三个级别进行预警管理。对于存在明显的行为或心理偏差,已经或极有可能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工作对象,以红、黄、绿三个级别标识区分,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实施共享阳光教育转化行动。
据了解,在发挥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主渠道作用下,南宁市公检法司团等部门依托“青少年社工+社会专家志愿者(或青少年维权岗)”等模式开展帮教活动,教育矫治、挽救闲散和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已促使635名不良青少年从“红”转“黄”变“绿”,最终从“三色”名单中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