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脚乒乓,牛踩过牛坑,牛坑冇打鼓,白马冇过桥,车铃车铃钉,车着阿嫲第一名。”昨日,南宁方言建档工作进入最后录音录像阶段,在广西大学文学院录音室里,南宁方言发音人的主要人物谭伍龙唱起了南宁白话童谣,与陈万春、雷秀梅和李晓冬通过4人对话录制出“正野”南宁白话,李晓冬还与王定能和杜若愚3人录制了“南普”,这些声音将被永久收藏。
录制包括“规定”和“自选”
经过3个多月的准备,昨日南宁方言发音人进入了录制阶段。当天上午,谭伍龙等6名南宁方言发音人从各城区赶到广西大学文学院录音室。在现场,记者看到语音录制过程十分严谨,南宁市语委邀请专家现场检测判别“发音人”发音是否标准,如未达到预期效果,需要纠正并重录。
据介绍,国家对发音人列出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在“规定动作”中,发音人需要面对录入设备读出如下内容:1000个常用汉字、1200个常用词汇、50句话,囊括了亲属称谓、天文地理、饮食、动物等各类日常用语。
另外,方言发音人还要讲一段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在规定大致内容和脉络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在“自选动作”中,发音人可讲述南宁的风俗习惯、传说和景点等。
老年男性录音分量最重
“亲友们都好羡慕我呢!”昨日上午,谭伍龙一脸轻松地从录音室出来,并用“南普”说,能从100多人当中脱颖而出成为老年男性发音人,亲友们都为他感到自豪。说着说着,他还冒出一句南宁白话:“亲友们都说好威水(厉害),声音可留传百年。”
谭伍龙是一名退休职工,入选方言发音人后一直在家反复揣摩南宁白话、歇后语和童谣,因为他在方言发音人中录音的容量最多。为何老年男性的录音分量最重?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林亦说,通常认为女性由于出嫁原因,流动性较大,男性相对固定,容易保留当地的语言习惯。方言老年男性录音的容量最多,方言青年男性次之。
青年男性发音人陈万春是一名残疾专职委员。“企———站立、食佐未———吃了没有、特登———有意、车大炮———讲大话、打边炉———打火锅、细蚊仔———小孩”;“月光光,照地堂,买乜嘢,买槟榔”……为了录制,他收集整理了一份南宁白话方言、童谣,并随身携带,有空就拿出来看看。
地普录音越“南普”越好
李晓冬也非常庆幸,她和母亲雷秀梅双双入选南宁白话发音人。同时,李晓冬还是地普发音人之一。在3个地普发音人当中,她的普通话水平相当于三级甲等。
昨日,她用“南普”朗读了《诚实与信任》《大学生村官》,同时要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时间限定在20分钟以内。正式录制前,工作人员先对她进行试音。“一天深夜,我开车从外地回到北京……”“停,停……用‘南普’,越‘南普’越好……”一开始,李晓冬用标准普通话朗读,被工作人员连续叫停。李晓冬便调整状态,使出浑身解数说“南普”。
随后,地普发音人王定能也用一口“南普”进行朗读:“一天深夜,我开切(车)从外地回北京,天很黑的,还有点雾捏……”。
相较于李晓冬,另一位地普发音人、72岁的杜若愚在进录音室前很紧张,老担心自己的普通话说得不好,在工作人员开导下,他渐渐进入状态,用“南普”讲起了故事:“古时,有个小伙子,父母都过世(去世)……他呀,又勤快又善良的噢……懵懵懂懂,看到仙女在耍水……”
“我们不要标准普通话,越‘南普’越好。”林亦说,“南普”在南宁普遍存在是客观事实,地普录制就是要将“南普”保存下来。如果普通话太标准,会影响地普的发音。林亦介绍,当天的录制基本上达标,但有些遗憾,因为发音人在讲故事时照本宣读,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展开来讲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