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雕塑上镌刻了遗体器官捐献者的相关信息。
4月2日,广西红十字会在南宁市青龙岗长安园举行了一个特殊的活动——广西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落成仪式暨缅怀活动,追思了包括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何玥在内的61名遗体器官捐献者。
雕塑永镌逝者大爱
“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给予何玥这样的评价。为了让何玥这种大爱精神照亮人间,去年5月,广西红十字会联合南国早报(网)、广西艺术学院等单位,面向社会征集广西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标志雕塑作品。4月2日,在青龙岗长安园将军岭修建的雕塑正式对外开放。
记者在纪念园看到,标志建筑整体设计为弧形状,总长近10米,高近8米。纪念园由三面长方体立面构成,第一面标注有“广西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第二面是雕塑,上面有红十字标志、眼睛等线条简洁的标志符号,以此体现“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第三面为镌刻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姓名、捐献编号或照片的立碑。
在第三面,镌刻了57名广西遗体器官捐献者名字、照片或编号等信息。今后捐献遗体器官的,在家属同意的情况下,也将把相关信息镌刻在标志雕塑上。
鲜花表达世人哀思
2012年11月,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长乐村的12岁小姑娘何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按照何玥生前的遗愿,她的家人决定将她的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患者。4月2日的活动中,何玥的父亲何先航称,他为女儿的义举感到无比骄傲,女儿把大爱留在人间,生命也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关于捐献者,还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2011年6月,桂林农民梁六三捐出的肝脏、两个肾脏及两个眼角膜分别移植给了5名患者;2012年7月,梧州下岗女工陈彩园捐献出肝脏、肾脏和眼角膜救治了广西、北京的4名患者;器官捐献者唐嘉杰的爷爷称,孙子3岁多从楼上摔下来不幸身亡,家属听医生介绍后决定捐肝脏和两个肾脏。
活动中,捐献者唐嘉杰和陈进源的家属决定将其骨灰采用花葬的方式葬在纪念园旁。
活动中,捐献者家属、医院方、志愿者等各界人士纷纷向捐献者献上花圈或鲜花,以寄哀思。
遗体贡献医学事业
“C450311000×××”——记者在将近一半雕塑上,都没看到名字,而只看到一个个特别的编号。这些编号只有捐献者出生地、捐献了什么器官的信息。据了解,这是应捐献者及其家属的要求而特设的,他们不希望大家记住他们的名字和其他信息,只想做个无名英雄。
我区于2011年成为全国第二批人体器官捐献试点省(区)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截至今年3月31日,我区共有61名自愿者完成了捐献,区内外180余名患者接受了捐献器官或组织移植,重获健康。
在61名捐献者中,年纪最小的不满周岁,年纪最大的57岁。他们有的是普通工人、农民,有的是国家公务员、艺术工作者,还有的是在校学生。同时,全区已有近300名爱心人士通过报名登记,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据了解,在众多遗体器官捐献者中,有5名人士捐献了遗体,贡献给医科院校开展科研工作。5名捐献遗体的人士中,有4名是生前留下了遗愿,另一名夭折的幼儿是其父母作出的决定。5名遗体捐献者的家属都没有参加2日的活动,记者在纪念雕塑上看到,捐献遗体的夭折幼儿的小名也刻在其中。
设基金救助更多人
何玥的事迹得到广泛传播后,不少企业单位和个人有意捐助何玥家人,不过何玥家人没接收一分钱。4月2日,何玥家人和广西红十字会等单位达成协议后宣布成立“何玥爱心基金”,基金的善款将用于救助广西区内14周岁及以下器官捐献者困难家庭和18周岁及以下等待器官移植手术的优秀贫困学生。
此外,基金还将每年列支一万元,主要用于奖励阳朔县14周岁以下优秀贫困学生。据了解,“何玥爱心基金”建立了严格规范的财务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和审计监督。
基金成立当天,区内外3家爱心企业单位就捐出了共20多万元善款。桂林的受益者肖先生称,很感谢捐赠器官的人,让他再次获得新的生命,通过自己的努力回报社会。活动中,受益人肖先生及其所在单位同事向基金捐出了一万元善款。
广西红十字会副会长冯国平表示,自治区人大已经开始把器官捐献作为地方立法的立案加以推进,广西红十字会还会成立器官捐献的管理中心推进这项事业。广西红十字会的“生命接力爱心家园基金”将和“何玥爱心基金”一起,广泛募集社会爱心善款,帮助更多的人。(记者贾经纬 文/图) 南宁市唯一的专职遗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坦言:
这是个很纠结的工作
目前南宁市已实现7例遗体器官捐献(含眼角膜组织),每次捐献过程都有一个鉴证人在场。这个人叫韦波,在南宁市红十字会救助救护部工作,是南宁市唯一的专职遗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他坦言,这是个很纠结的工作,在感情上,总有道难迈的槛。
每一次见证,韦波都历历在目。今年2月25日,他接到马山县人民医院打来的电话,生命垂危的“80后”小岑得知何玥捐献器官的事迹后,向医生表达逝后捐献器官的意愿。挂了电话,韦波马上组织相关医疗机构的专家一同前往马山县人民医院。小岑的父亲在病房外已经哭得说不出话,不想见任何人。韦波一面安慰小岑的父亲,一面还得争取时间确认器官捐献事宜。
韦波的耐心劝导,还是让小岑的父亲缓过神来签下字。此时小岑的母亲因不敢面对儿子的即将离逝,一人伤心地回到乡下家中。在韦波和小岑父亲的共同努力下,小岑的母亲坚强地回到县城签字,确认捐出儿子的器官。完成确认工作后,医疗专家对小岑进行了评估,确认他已经“脑死亡”,仅靠呼吸机维持心跳,符合捐献条件。推进手术室前的一别,是他们与小岑见的最后一面。
“感情上真不想找他们谈器官捐献的事。这种时候找家属谈捐器官,即使被骂被打也没话说。但为挽救另外的生命,只能硬着头皮争分夺秒。”韦波说,遗体器官捐献都是靠自愿,即使逝者生前留下遗愿,但直系亲属不答应或意见不一,协调员也无权干涉,他们的工作也宣告终止。
不过让韦波欣慰的是,目前还没有遇到最后时刻反悔的。
捐献者过世后,韦波会全程鉴证遗体器官捐赠,比如医生做手术取出捐赠器官时,他要根据登记表上逝者(或其家属)填写的捐赠器官一一核对,确保手术中不会多取其它器官,并监督器官捐献者和医院方不发生器官买卖等商业往来。
捐献器官结束后,火化、安葬、销户等事宜都是韦波来做。在他看来这是应该的,毕竟逝者及其家属已经付出很多,不能再给他们添麻烦。
一番辛苦之后,2月28日,小岑捐献的肝脏、肾脏和一对眼角膜已成功移植到4名患者身上,他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延续,而韦波也为自己的辛劳奔波感到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