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是“世界地中海贫血日”,以往的这个时候,最常听到的消息是又有夫妇生出了地贫儿,一筹莫展,寻求帮助。这两年,开始陆续有好消息传来。广西从2010年启动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以来,截至今年3月,已经减少了3155个重型和中间型地贫胎儿的出生。而且,广西医疗科研人员正在挑战尖端的基因治疗技术,为治愈地中海贫血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防治得力社会减负
新生地贫宝宝减少了
5月5日,解放军303医院的“地贫之家”正在举行医患交流会,家长带着孩子一同来听医生讲解如何规范治疗地中海贫血。
一眼看去,现场都是些五六岁以上的大孩子。医务人员说,这是个好现象,前些年,不断有抱在怀里的小宝宝加入进来,说明刚出生的地贫儿还在不断增加。这两年很少有新面孔了,原来的小宝宝也已经长成了大孩子,因为家长坚持给他们有规律地输血和除铁,不少孩子并没有出现塌鼻梁等“地贫貌”,外表上跟正常孩子没区别。
“地贫之家”的变化,是广西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成果的一个缩影。记者从自治区卫生厅了解到,2010年广西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启动以来,截至今年3月,累计已有482.7万人获得地贫筛查,20.44万例地贫筛查阳性人员获得了地贫基因诊断,减少了3155个重型和中间型地贫胎儿的出生。
解放军303医院血液科主任张新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国际通用的公式计算,重型α地贫会出现死胎,并引起母亲的一系列疾病,为此付出的误工、治疗等费用约为5万元每例;重型β地贫,按活到20岁算,每人每年治疗费约为5万元,每一例起码要消耗100万元;中间型地贫患者大多数是丧失劳动力的,体质很差,丧失的劳动力成本再加上输血、治疗等费用,大概也是每年每例5万元。这样看来,减少3000多个地贫儿出生,等于为社会减少一笔巨额消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