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宁一条自治区水利厅幼儿园让幼儿学白话的小小微博,在网上引起众人围观和热烈讨论。有人认为,白话应当从娃娃抓起,保护方言就是保护南宁本土特有的文化。也有人担心,幼儿学白话后,说普通话会变成南普,且南宁的语言环境越来越不适合学白话。有人认为,白话话题触动了城市人渴望文化传承、在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传统的心理。
原因:不少南宁娃不会讲白话
覃女士的女儿就读于自治区水利厅幼儿园中班,近日送女儿上学时,她发现幼儿园多了一些白话教育海报。“返屋企(回家)、巨地去行街(他们去逛街)……”每次在幼儿园上下楼梯时,她都会指着海报和女儿一起念。她还用手机拍下海报,希望在家也能和女儿来个白话互动。
5月13日下午,自治区水利厅幼儿园园长姚海娟对南国早报记者说,她看一些南宁老城区的老照片时,感觉一些本土的传统文化应该传承下去。从幼儿园的角度来看,这种传承既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又要贴近生活,南宁白话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传承载体。
在南宁一建筑企业上班的黄女士,对17岁的女儿不会说白话感到有些遗憾。黄女士说,她和丈夫都是南宁人,可是女儿在学校都讲普通话,在家也习惯讲普通话。即使是一直讲白话的爷爷奶奶,也只能用“夹生”的普通话和孩子交流。每次几位大人为了迁就女儿,在家不自然地讲起普通话,总觉得亲情有点生分。她认为,南宁娃学白话,触动了城市人渴望文化传承,在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传统的心理,而作为本土文化的一种载体,南宁白话的传承也因此受到更多关注。
自治区水利厅幼儿园吴红老师说,她感觉这些年班上会讲白话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她曾经做过一个粗略统计,班上会讲白话的孩子不到20%,只有30%的孩子会听但不会讲白话,其余的孩子既不会讲,也不会听白话。
姚海娟说,除了布置白话教育海报外,一些老师还会教孩子一些白话歌曲,进行一些简单的白话对话。至于将来是否开设白话辅助课程,是否进一步开展一些推广白话的活动,幼儿园正在考虑之中。
担忧:学白话会不会成“南普”
虽然幼儿园推广白话的做法在网上好评如潮,但是一些家长却对这一做法产生了疑惑。
市民杨女士会讲白话,但坚持和两岁的女儿讲普通话。不教女儿白话的原因是,怕女儿上学后说普通话、读英语发音带南宁白话腔,不正宗。有市民认为,即使不学白话,自己的小孩讲话都是“南普”,因为在南宁生活受白话的影响太大了。
“这是个误区。”广西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教授林亦老师认为,普通话和白话是两种差异明显的方言,两者语音系统相差很远,不会影响到彼此发音,这就好比幼儿学英语不会影响到普通话发音一样。而且,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不同的语言。3岁的孩子具备一定的交流能力,正是学习方言的最佳年龄。
此外,语言能启发一个人的智力和思维,多掌握一种语言,就是为大脑积攒一笔财富。懂讲白话的家长不教孩子讲白话,以为是净化了孩子的语言环境,其实是剥夺了孩子唾手可得的语言财富。
缺乏语言学习环境,是家长们的另一个担忧。陆女士是南宁人,丈夫是广东人,女儿打小说得一口纯正的白话。可是,自从上幼儿园后,老师都要求统一讲普通话。如今,上中学的女儿彻底把白话给丢了。市民王女士认为,如果家人会讲白话,孩子自然会讲;如果家长不会讲白话,孩子即使在学校学了白话,也照样不会讲。
专家:
鼓励孩子学多种语言
“推广白话光靠学校是不够的,更多还是需要家长的支持。”林亦认为,家长应该树立一种双语或多语意识,鼓励孩子小时候学习双语或多种语言。
对此,姚海娟说,南宁白话和传统的广州话其实差别不大,只不过受广东经济、文化的影响,粤语似乎听着更顺耳,这其实更多只是一种心理作用而已。学会白话后,基本就能听懂和会讲粤语。
林亦建议,学校可以举行一些双语竞赛,锻炼孩子用普通话和白话,从讲一句话、一段话,过渡到讲一个故事;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播放一段南宁白话录音,看看哪个孩子能听得懂,以此来增强孩子们学白话的兴趣和动力。
网友观点PK
支持
“‘返屋企’‘行街’好有南宁味啊!水利厅幼儿园得分喔!弘扬南宁本土文化,不让南宁白话失传!讲白话,要从娃娃抓起!”这家幼儿园的做法,在网上得到不少网友的赞赏。
@小蜜糖龙:现在在南宁都很少能听到地道的南宁白话了,大家都在讲“南普”(指带南宁口音的普通话),去买菜跟卖菜阿姨说白话,她却用南普回你。哎!其实本地的特色就不应该丢了。
反对
有的网友则反对推广白话,他们认为,许多南宁本地人当然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学白话,但现在南宁已经容纳了许多不说白话的外地人,他们的孩子在南宁长大,但对白话不一定感兴趣,推广白话最好别一刀切,可以兴趣班的模式开展。
市民韦先生认为,南宁白话不正宗,让许多年轻人“难以启齿”。微博网友“@为了遇见你随风而去”说,南宁白话难听,要学就学粤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