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我区旅游发展迅速,但也仍存在着多处“硬伤”,主要有:
特色不明显。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但目前很多地方在开发旅游时盲目模仿,形成低水平的复制,无法彰显自己的特色。
精品少。很多地方意识淡薄,景区只是作简单的开发后,就开门迎客,无论是产品内涵或配套设施方面都很粗浅,难成气候。
交通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广西很多地方的美丽风光都处于偏僻之地,“藏在深闺待人识”。之所以偏僻,主要也是因为道路不通,游客出入不便,很难吸引人。如今,“开发旅游必须要先修路”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在7月3日的全区旅游产业大会上,各地的代表们纷纷表示,要借助产业大会的东风,找准开发的“出口”,抓特色、抓精品、抓交通,进一步开发好当地的旅游。
建立完整的特色旅游产业体系
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没有特色,就没有印象,是发展旅游业的大忌。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要求我区旅游要发挥比较优势,抓出特色。
全区旅游发展大会提出,我区现阶段要重点发展边关览胜、民族风情、红色旅游和现代娱乐休闲旅游,分期分批创建20个左右的特色旅游名县(市),打造特色精品线路,建立比较完整的特色旅游产业体系和品牌体系。
根据自治区“抓特色”的总体要求,全区各地确定了特色旅游的发展思路和措施。
北海突出滨海特色,统筹开发利用“滩、岛、城、林、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办好中越海上国际旅游航线,努力把北海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休闲胜地。
贺州着力打造西线、东线和中线三条特色旅游线路。其中,“西线民俗文化休闲带”,以黄姚古镇和秀水状元村为核心,配合瑶族节庆与山寨风情以及乡村农业观光休闲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以古镇古村风情为特色的西线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品牌;“东线生态山水度假带”,以姑婆山和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着力打造以疗养康体为特色的东线生态山水度假品牌;“中线都市风情旅游区”配合“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着力打造以客家文化为特色的中线都市风情旅游品牌。
河池依托魅力天成的“刘三姐山歌文化”、历史悠久的铜鼓文化、具有“人类文明活化石”之称的白裤瑶文化以及全国唯一的仫佬族、毛南族文化等令人神往的美丽而神秘的自然人文景观,做好特色资源开发。
龙胜依托独特山水、良好生态、悠久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原汁原味民族风情和红色旅游资源,深入打造“以龙胜温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游、以龙脊梯田为代表的农耕文化游、以少数民族风情为代表的民俗风情游、以长寿文化为代表的彭祖坪休闲养生游”和红色旅游品牌。同时,把特色旅游与民俗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打造龙胜“梯田之乡”、“百节之县”,并积极融入自治区打造的“桂林—龙胜—三江—融水—罗城—宜州—柳州”少数民族风情精品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