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汉字听写大会”掀起了全民手写汉字的热潮。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西大附中”)的5个神孩子出色地展示了汉字听写的能力,代表广西闯入决赛。10月18日晚广西5名选手、浙江队5名选手和附加赛挑选出的5名选手一起进行个人决赛。届时冠军花落谁家,我们将拭目以待。
一群稚嫩的学生脸,用最简单的听写比赛,完胜各大荧屏的明星脸。那么,这些“神孩子”是怎样炼成的?又是如何备战的呢?昨天,西大附中的指导老师接受了记者采访一一回答大家心中的问号。
出发前死磕《现代汉语词典》
今年6月份,央视向西大附中校发出了“汉字听写大会”的邀请。为了选出优秀的参赛选手,西大附中组织了一次汉字听写考试,从250名初二学生中挑选出50名进入第二轮面试。
面试时,央视派来了由5人组成的导演组,考查选手的口头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和镜头感等等,最终王自然、廖乙霖、张心语、梁钰婷和赵立澳5人从50名初二学生中脱颖而出。
这次比赛,央视并没有给出题范围。在仅有的20天里,带队老师李柯霖、指导老师张秀玲制定了严密的备战计划。初二语文组确定了以梳理《现代汉语词典》所有词条为主,以复习中学所有词语、中考高考易错词为辅的方式,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指导5个孩子科学高效地复习、记忆,并由多名语文老师每天负责帮助孩子们进行听写,查漏补缺,巩固记忆。
收录了6.9万余条词条、近1800页,要复习一遍《现代汉语词典》谈何容易?张心语说:“听写一开始简单,但越往后越难。备战的过程虽然艰苦,但是同学们在一起复习相互“揪虫”很有趣。”
半决赛恶补“刷人”名词
7月初,7名师生怀着“决不给广西人丢脸”的信念来到了北京。在北京比赛期间,每天就做两件事:备战、录节目。
“在复赛中,我们广西在第七场出赛。”张秀玲老师说。在观战比赛中,她们发现,虽然《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绝大部分汉字,但听写的词语超出了词典词条的范围。如张心语遇到‘祭酹’(jì lèi ),王自然遇到的‘俟河之清’(sìhézhīqīng)、‘耆寿耉老’等都是词典里没有收录的,这些“漏网之鱼”使孩子们惜败。
考题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海里游的没有不考的,如何更好地迎战半决赛?李柯霖和张秀玲为此绞尽了脑汁。她们意识到,作为一场弘扬民族文化的汉字比赛,一定希望孩子们由此知道更多祖国的山川河流、古代器乐、礼仪,历史人物、民俗土语、动植物名称等等。于是,两个老师决定和孩子们一起恶补“刷人”的名词,把古代礼仪、文人,植物、医学等等的名词又查找了一遍。张秀玲说:“团队合作精神让大家很感动,远在家里的各科老师也积极地帮收集各种专用名词,如生物、化学、历史、物理等专业术语,日常生活常用器具等专用名词,易读错写错的词语……”在宾馆里,她们打印的复习资料一沓沓。
平时积累帮助步步前进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仅是一次识字写字的比赛,更是一次传承中华文化的大舞台。“没有捷径,主要靠孩子们的平时积累。”张秀玲老师说,“一些非常生僻的词语频频出现在比赛中,这非常考验孩子的知识面,以及汉字的积累。如果没有平时的大量阅读积累,仅是临时抱佛脚般的死记硬背很难走得远。”
廖乙霖说,她能轻松书写“蟾宫折桂”(chán gōng zhé guì)是因为在学校教室的励志标语中经常看到过这个词,印象深刻。
如“颛顼”(zhuān xū )是神话中一位古代帝王的名字,可能很多成年人都不一定读得出,更不用说写得对。梁钰婷之所以能很轻松地写出这两个字,是因为她从小就爱读《山海经》《诗经》等古典书籍,熟知古代历史人物。
就拿王自然来说,淡定自若挥笔写出“锒铛入狱”、“下巴颏儿”(xià ba kēr)、“悒悒不欢”(yìyìbùhuān)等,都是他平常阅读积累的成果。张秀玲老师说:“王自然平时涉猎面非常广泛,阅读面让老师、同学都很佩服。如语文老师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每周背诵600字左右的优美词句,但王自然实际背诵量远远超过要求,达到3000多字。”“广泛阅读和主动求知是这几个孩子的共性。”李柯霖老师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