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博园里的南宁园获得城市展造园艺术奖特等奖,设计师为您揭秘背后的故事
小朋友在南宁园雕塑前拱手“迎客” 本报记者 梁枫 摄
在第三届广西园博园期间,南宁园是中外嘉宾和市民必去的展园。南宁园因其独特的设计创意和造园手法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肯定和市民的好评,并因此获得第三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城市展造园艺术奖特等奖。
提到“老友粉”,恐怕几乎所有的南宁人再熟悉不过,然而,不为人所知的是,园博园里的南宁园却与“一碗老友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昨天,承担了南宁园设计任务的南宁市古今园林规划设计院的设计工程师向记者揭开其“神秘面纱”。
谈设计灵感源于南宁传统老友粉
“友自远方来湖山亦乐,园岁盛世起风貌全新”,以“友园”命名的南宁园,用园林手法诠释“邕城老友情”。置身其中,恍若走在南宁的大街小巷。被市民誉为“最美的城市客厅”的南宁“友园”,其设计灵感源于何处?
“前两届在柳州、桂林举行的园博会,我们设计师在进行南宁园设计时,基本上呈现给市民的是一个‘微缩版’的南宁,比如,朱槿花、民歌湖、邕江等元素一一被‘复制’到了现场,而这次‘友园’设计理念则完全跳脱了‘微缩版’的概念,重现旧时的邕城老南宁市井生活百态。”说起设计理念,南宁园项目组负责人二所副所长韦护侃侃而谈。
如何体现邕城友情?“我们的设计灵感源于南宁市民每天的一碗老友粉。我们以‘老友粉’为切入点,通过普通民居、水街糕点铺、老友粉摊等浮雕重现旧时的老南宁市井生活。”韦护说。
“‘老友粉’的由来有一个传奇的故事:南宁码头有家由一位老翁开的米粉食肆,因实惠每天都吸引很多工人光顾,一日老人得知往日常来的工人阿三因重病卧床,于是用精制米粉佐以爆香的酸笋、蒜末、肉末、豆豉、辣椒、胡椒粉等,煮成热米粉一碗,送到阿三的床边。阿三吃后出了一身汗,病状减轻,竟然不药而愈了。于是就有了著名的南宁”老友粉“。这是南宁 ”能帮就帮“ 精神的最佳体现,这是凸显南宁特色最大的亮点,大家决定以此为设计亮点。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之后,最终以将南宁园的主线定位为邕城友情。”韦护说。
谈建筑取材遍访民居搜集材料
“弘仁阁的设计不是一个楼台亭阁那么简单,也不仅仅是单纯的园林景观设计,项目中的仿古建筑设计是最大挑战。此次仿古建筑在十多个城市展园中算是规模比较大的,要求也非常高。”提起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韦护坦言,莫过于南宁园中的“弘仁阁”的建设。
他回忆了这样一个细节。为了仿古建筑设计中能融入壮锦元素,让游客联想到邕城古城楼影子,他和设计组成员走遍中山路、解放路、三坊街等地方搜集图片素材,同时访问居民住户,了解老南宁的历史和南宁人现在的生活。
“在设计‘双孖井’时,不少人存在争议,因为南宁有108口井,双孖井只是无数个井中的其中之一。正当我们纠结要不要利用这个题材时,因地铁建设而重现天日的双孖井引起了所有市民的关注。最终我们在南宁园中设计了这样一个‘双孖井’。而且,弘仁阁最初因建筑风格采取共檐的方式而取名为‘同檐阁’,但经过专家学者的征集命名之后才改的名。”
经过努力,古香古色的仿古建筑设计图纸终于破茧而出。园中的弘仁阁以及“友园”的门、戏台、景墙真实地还原了岭南传统园林建筑风格,使游客既能观赏园林美景,又能感受老南宁的印记。“古建筑营造法式合理,尺寸感、空间感都非常和谐。”业内专家对此评价。
谈施工建设最后一天还在修改图纸
“做园林设计可能跟其他的设计不一样,我们要根据现场的建设情况进行调整,精益求精地将设计做得更完美。南宁园设计过程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即便是在施工的最后一天,也仍然在修改和完善图纸。”韦护坦言,“南宁园在整个园博园里地形较为特殊,不是因为地形大,而是它靠近五象湖的驳岸,且位于主入口处,还有大量的回填土。因此,加固楼台馆舍的地基非常重要。”为了保证质量,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担任施工指导人员,特意驻扎施工现场。
如今,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已经变成了现实的美景,设计人员的智慧和汗水也将和园中的花草树木融为一体,成为园博园永远的纪念。
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园博会上的南宁园的造景遵循着向市民“讲述历史故事”的主线,整个园林和建筑风格采取叙事、以小见大等手法进行塑造。此外,在园林景观和建筑设计上,以“邕城老友情”为文化核心,通过表现友爱、友情、友善、友谊,层层递进诠释南宁“老友情”的历史传承和“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城市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