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城市扩张下的危机: 不断缩小的栖息地
政府部门和NGO组织携手开展鸟类保护,北部湾鸟类保护网络雏形初现
从9月开始,以白鹭、池鹭等冬候鸟为主的鸟类就开始光临南宁了,11月底将达到高峰。根据调查,广西已记录鸟类有536种,其中80%为迁徙候鸟,包括世界级濒危物种勺嘴鹬、青头潜鸭、黑脸琵鹭和小青脚鹬,以及我国Ⅰ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鹳和中华秋沙鸭。然而,由于受到城市扩张、人口增加以及工业污染、偷猎等因素威胁,野生鸟类的种群仍在不断减少。
为此,近日广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联合在北海举行了北部湾鸟类保护研讨会,众多鸟类相关学者齐聚于此共同探讨北部湾地区水鸟和猛禽的保护方法,推动北部湾鸟类保护网络的建立,以提高当地NGO和保护区开展鸟类保护的能力。北部湾鸟类保护网络雏形初现。
迁徙路线
两条路线供候鸟迁飞停歇
为何广西的鸟类如此丰富?这与鸟类的迁徙通道有关。北部湾区域位于全球候鸟东亚—澳大利亚迁徙通道上,处于西太平洋候鸟迁徙圈内,是重要的候鸟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每年春季,南洋群岛、菲律宾群岛、澳大利亚以及中南半岛的鸟类大抵通过两条路线飞抵广西南部和北部湾沿海地带:一条是沿着海岸线迁飞;另一条是经菲律宾群岛,过海南岛,再经雷州半岛和涠洲岛到达。
它们在北部湾一带歇息一段时间并补充食物后,体能得到恢复,其中一部分会继续沿着海岸线北飞,直到东北亚、东西伯利亚,少数种类甚至跨过白令海峡抵达阿拉斯加;另一部分则会进入内陆,以扇形扩散的方式继续北上,飞抵华中、华北、中西伯利亚以及中亚地区。秋季,大部分候鸟会反向往回迁徙。
近年来,一些鸟类观测者在北部湾一带回收了在我国山东环志的松雀鹰、雀鹰、红角鸮等,还有在黑龙江省扎龙保护区环志的苍鹭,在澳大利亚西海岸环志的铁嘴沙鸻、灰尾漂鹬、尖尾滨鹬,以及在渤海湾西北部环志的三趾滨鹬等。这些也充分证明了这一地区在西太平洋沿岸候鸟迁徙的重要路线上。
数据统计
北部湾地区有267种候鸟
北部湾地区由于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物种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最具生物多样性的“湾区”。这些地方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以供候鸟迁徙、越冬的能量补给所需,因此每年南飞的鸟儿总会在这里觅食、栖息、繁殖。
前不久,中国鸟类学者、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周放曾做过统计:在北部湾地区共记录到364种鸟类,其中有267种候鸟,占该地区鸟类总种数的73%,冬候鸟达50%左右;北部湾沿海地区共调查记录到水鸟151种,其中留鸟18种、夏候鸟14种、冬候鸟93种、旅鸟23种、迷鸟3种。另外,在北部湾冠头岭地区还记录到日行性猛禽29种,占中国隼形目总数的一半左右。与此同时,监测还显示北部湾地区有多种鸟类受到威胁,如极度濒危的勺嘴鹬,濒危的黑脸琵鹭、小青脚鹬、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白肩雕和白腹海雕等。
常年驻扎在广西观测鸟类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北部湾区域青年志愿者赵兴峰,经常到各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寻找鸟类的踪迹。他发现,近年来,北部湾区域的鸟类保护越来越严峻,“数量上是增加了,但种类上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比以前减少了”。赵兴峰认为,广西虽不是候鸟的越冬地、繁殖地,但却是候鸟最重要的停歇地,每年会有数百万的候鸟在广西境内停歇,补充营养之后继续迁飞。
遭遇困境
城市扩张致鸟类栖息地缩减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国家北部湾经济开发战略的实施,沿海工业不断发展,人为活动干扰和污染物排放增加,致使北部湾地区鸟类栖息地面积逐年减少,生境质量下降,随之而来的将是种群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区域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同时,外来物种致使当地植物受到威胁,靠食虫为生的鸟类食物链也可能出现断裂。
位于北部湾经济区域的核心城市南宁也并非完全合格的野生鸟类家园,鸟类生存形式并不乐观。例如,在一些公园,由于游客增多,或多或少地会对常驻鸟类的生活环境造成破坏。部分城市留鸟,因城市建设产生的环境变化,开始进行短距离的迁徙,以寻找更加适宜其生存的环境,这意味着其将可能从市中心迁徙到郊区。
“环境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关系野生鸟类的存活和生育繁殖。人类活动对生态的破坏致鸟类的栖息范围在不断缩减,而南宁的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是同步进行的,这也是野生鸟类逐渐增加的重要原因。”赵兴峰告诉记者。
“除了城市扩张等原因外,许多地方还存在消费和偷猎鸟类的陋习。在大明山周边,村民偷猎野鸟的行为从未停止过,一些偷猎者还将捕到的鸟儿拿到集市上叫卖,或是拿到宾馆饭店出售,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鸟类的驻足。”常年在大明山做鸟类观测的鸟类专家蒋爱吾有些无奈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