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南宁市的“后花园”,徐霞客最眷恋的地方。
冬季里,走进上林,这里依旧是山清水秀。澄泰百亩葵花争相斗艳,生态旅游开发如火如荼;扶贫攻坚战火热开展,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工业发展紧追超赶……
近年来,上林县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扶贫开发、交通基础设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生态旅游等“五个建设”,打造首府南宁生态特色农业、低碳循环工业、休闲旅游养生“三个基地”,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上林实现新跨越,努力建设美丽南宁“后花园”。
筑好巢引大凤 工业建设如火如荼
走进广西上林大染坊茧丝绸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听到的是缫丝机的“轰轰”作业声,工人们将蚕茧浸在热水盆中,然后利用机器抽丝,并经过加工,织成一匹匹细腻柔顺的茧丝绸。
这是南宁市唯一在上林注册、从事真丝面料生产经营的企业,是南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我们上林分公司作为国家‘东桑西移’产业布局调整的一部分,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公司正是看中了上林的资源、政策优势而选择进驻的。”广西上林大染坊茧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军介绍,目前,公司一、二期项目已经启动,三期建成后,将贯通丝绸制品整个产业链,成为未来西南的新“丝绸之路”。
据了解,该公司项目全部建成后,总投资将达到10000万元,新建厂房及职工福利设施3.85万平方米。年加工白厂丝372吨,绸缎350万米,总产值达1.8亿元,年创利税171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6301万元,解决1050名本地富余劳动力就业,桑蚕茧年需求量3000吨。
大染坊丝绸有限公司的进驻,拉长了上林县桑—茧—丝—绸的产业链,产品远销欧美地区。
众多企业的进驻,不仅拉动了上林县经济的发展,更带动了当地居民的就业,促进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上林县共有5家中小型缫丝厂,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众多就业机会。如今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一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而且离家近,公司每年还奖励员工,我觉得很好。”和丈夫一起在缫丝厂工作的村民李日翠说。
发挥优势资源 农业产业延伸发展
大丰镇里丹村,一排排整齐的楼房坐落在道路两旁。临近冬季,正是农闲时分,村民或坐在家门口聊天,或开着小店铺经营生意,生活惬意而自在。
村民陈庆容告诉记者,这里大多数村民都是靠种桑养蚕富起来的,“以前蚕茧价格不太好,一公斤才28元。这几年企业进驻后,蚕茧的收购价格也提高了不少,最高达到一公斤46元,老板还上门收购,根本不用考虑销路问题。如今村里80%的村民都种起了桑叶,养起了蚕,日子越过越红火”。
缫丝企业的进驻,不仅拉动工业的发展,更带动了当地桑蚕业的发展,走上了一条生态、环保的产业化发展道路。目前,上林县共有11.5万亩桑园,分布在塘红、镇圩、大丰等乡镇,是全区的桑蚕主产区之一,拥有一家年生产能力在10万张以上的蚕种场和16家桑蚕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小蚕共育率达90%以上。据统计,上林县今年收鲜茧约20万担,鲜茧总产值达4亿元,平均每亩桑收入4000元左右。陈庆容说:“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桑养蚕。现在种桑达50多亩,家庭年纯收入有好几万元。”
该县经信局副局长冯睿山告诉记者:“就目前的经济发展来说,蔗糖、桑蚕两大产业占据全县产值的半壁江山以上。”
近年来,上林县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努力打造首府南宁生态特色农业基地。今年,全县优质稻发展到30万亩,甘蔗15万亩,八角16万亩,桑园11万亩,并成为“广西十大桑蚕基地县”。
加快转型升级 工业体系逐步完善
上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气候宜人,非常适宜农牧业发展。但上林县并不满足于资源型工业的发展,还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林资源,发展延伸工业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以东部为重工业区、西部为轻工业区的格局。如今,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亿元工业企业8家,逐步形成了制糖、缫丝、优质米加工、木制品、建材等工业体系。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林经济的转型升级,该县加快了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步伐。今年,上林县成立了象山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南宁汇吉源建筑机械铁塔生产基地、鼓鸣寨休闲旅游度假区等5个项目,总投资达7.8亿元。生物制药、标准化养殖、综合旅游开发等15个项目也达成投资意向。
同时,还研究制定了《上林县加快现代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推进“抓大壮小扶微”工程。1至11月发放重点企业、微型企业补助资金460万元。完成园区土地征收716亩。投入600多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园区路网、路灯等基础设施,推动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
近年来,上林县围绕建设“美丽南宁”后花园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先后获得2006年、2009年、2010年“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称号。全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得到了长足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