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广西民族博物馆看“看·见——2013广西纪录影像展”
大山深处,蜿蜒小路连接着古朴的村寨与现代的城市,有人渴望繁华的世界,但也有人正满怀热情地用镜头记录着自己民族的一点一滴。昨日,为期5天的“看·见——2013广西纪录影像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幕,70多部原创纪录影片从不同视角和题材展现了广西民族文化,而拍摄者中不乏当地村民。
影展聚焦于民族文化
“看·见——广西纪录影像展”是由广西民族博物馆主办,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协办,为广西第一个每年定期举办的以民族民俗文化为主要题材的纪录片影像展。
早在2004年,广西民族博物馆就尝试将纪录片这种工作方式运用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展示之中,从2012年开始,广西民族博物馆逐步将文化记忆工程的成果进行有效利用,其中之一就是举办纪录片影像展。
影像展旨在以纪录片的形式让公众能够“看见”民族内在的精神世界,“看见”民族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看见”拍摄者对本土文化或异域文化的真实解读。在昨天的影像展开幕式上,作为特邀影片的《白裤子》便将镜头对准了瑶族女孩阿嘎。
阿嘎是村寨里其他女孩羡慕的对象,因为阿嘎走得最远,还成为大城市夜总会的驻唱女歌手。为了治疗受伤的嗓子,阿嘎回到家乡向村子中的巫师求助,在那逐渐落寞的老寨里,穿着时尚的阿嘎与固守传统的父母真实演绎着关于抉择与坚守的故事。
题材丰富展南宁元素
阿嘎内心的迷茫与焦虑或多或少地折射出现代社会与民族文化之间的矛盾,而通过宣传展示提升社会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度,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是此次影展的主要目的。
从12月25日至29日,由在校大学生、社区村民、博物馆以及社会独立创作者拍摄的70多部原创影片将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公开展映,内容涵盖汉、壮、瑶、苗、侗、京、彝、藏、维吾尔等民族,涉及手工艺、戏曲、婚俗、节庆、仪式、生计等题材。
在这些多样化的纪录片中,南宁元素令人惊喜,比如广西师范学院影视协会的高超等人所拍摄的《老友纪》展现了遍布南宁街头巷尾,令人垂涎的南宁风味老友粉。(本报曾在12月15日第4版“一部《老友纪》几多南宁情”进行报道)
还有真实记录宾阳县陆村陆玉带老师傅制作油纸伞手艺的《宾阳油纸伞》;以茉莉花为主体,从采花到加工制作一系列过程的《茉莉花节》;耗时4个月拍摄时间,最终精剪出7分多钟聚焦南宁80后糖画艺人鄢小刚的《甜蜜的艺术——糖人鄢》……
村民义务担当拍摄者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广西民族博物馆、全区各生态博物馆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推动,一些具有强烈归属感的少数民族地区村民也积极参与到本土文化的记录和保护中,义务拍摄和记录乡亲们的生活点滴。来自河池南丹里湖乡怀里村的陆朝明便是其中之一
27岁的陆朝明是当地土生土长的白裤瑶青年,3年前,在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工作人员的鼓励下,陆朝明放下农具,拿起摄像机记录本民族的文化。从最初的一头雾水到灵感源源不绝,陆朝明渐渐发现,原来真实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素材。
渐渐的,拍摄成为了陆朝明闲暇时的唯一爱好,然而对于这项义务工作,陆朝明的家人一直不理解,认为他拍的东西都是日常琐碎之事,并无实际意义。可是陆朝明心里很清楚,多记录一分钟就等于为自己的民族多积累了一份财富。
如今,陆朝明已经相继拍摄完成了多部纪录片,其中《取粘膏》还获得了今年广西首届生态博物馆纪录片影展的最佳影片。在这次影展中,陆朝明的新作《找菌子》和《陀螺制作》也将与观众见面,并为大家呈现自然纯朴的白裤瑶生活。
温馨提醒
“看·见——2013广西纪录影像展”于12月25日至29日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公开展映,具体日程表可进入广西民族博物馆官方网站(www.gxmn.org)查看或直接到馆了解。此外,广西民族博物馆也将会在官方网站中在线播映全部入围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