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
用自己的血安全省钱
1月6日,岑先生在该院接受了肝部肿物切除手术。之前的几天时间里,医生分两次给他抽了600毫升血。手术期间,这些事先储备好的血输回了岑先生体内,实现用血不求人。
据介绍,自体输血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病人,老年人、凝血功能障碍者、肿瘤患者等病人并不适用。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病是可以开展自体输血的。人体血液的再生速度很快,通过术前评估、有间隔地采血,不会对病人健康造成影响。
吴易说,自体输血的好处不少:可以避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避免异体输血可能产生的溶血、发热、过敏等反应及差错事故;能刺激红细胞再生,使病人术后的造血速度更快等。最重要的好处则是缓解日益紧张的用血形势。
自体输血还有一个优势——省钱。对于献血者捐献的血液,血液本身是免费的,但是用血者还是需要交纳一笔费用。南宁中心血站献血办副主任蒋文介绍,以一个单位的红细胞(相当于200毫升血液)为例,费用约为220元,这其中主要包括耗材成本和检测成本。一个血袋的成本要数十元,血液采集回来后需要进行6项检测:血型、乙肝、丙肝、转氨酶、艾滋病、梅毒,试剂的成本较高。为确保安全,这些检测须进行3次,最后一次是成本更高的核酸检测,可以有效缩短艾滋病、乙肝等的检测“窗口期”。除此之外,血液的分离、储存、运输等都需要成本,“这样算下来,一个单位红细胞的成本已不止200多元”。
“如果用自己的血,各种检测费用都没有了。”广西医科大一附院输血科主任周吉成介绍,以术前自体储血的方式为例,病人只需交纳约60元,是耗材、存储等费用。
对于血液回收式的自体输血,成本则比较高,主要是血液回收处理设备及耗材的成本。据介绍,一套国产管路的价格就要800多元,而且不能重复使用。但即使是这样,也比用异体血省钱。因为这方式通常用于用血量较大的手术,如心脏大血管手术、脊柱骨科手术等,一次用血可能达数千毫升。假设一个病人用10个单位的异体血,总费用在3000元左右。如果采用术中血液回收,则只需支付耗材费,就算所需管路的成本是800元甚至1000元,也能省下三分之二的费用。
2013年,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开展自体输血的数量达到了2000多例,对缓解临床用血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瓶颈
没有相关收费标准
《指导意见》提出,医院要制定科学用血计划,积极推广自体输血技术,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要求,2014年全区三级综合医院自体输血率要达到25%以上。
吴易介绍,其实医院的自体输血率达到35%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从去年实施的情况看,经过术前沟通,大部分患者是愿意接受自体输血的,毕竟别人的血需要等,手术会延期。但也有个别患者不信任医院,担心自己的血被抽走用到了其他地方。
据了解,实施自体输血的最大瓶颈不在患者,而是没有相关的收费标准。除了血袋等耗材的钱能收,其他都不能收,人力成本等都没算进去。实际上,大医院的医护人员光是做好平时的本职工作已经忙得脚不沾地,跟病人沟通、操作、采血、储血等都要花时间,所以有时候临床医生不愿做。目前,该院是以院内鼓励的方式来推行,对开展自体输血的医务人员给予一定的补助,“实际上是医院亏本在推,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不是长久之计”。
吴易认为,在医院推行自体输血技术,并不是医院想多赚钱,主要还是为了缓解用血紧张,减轻病人负担,加快病床流转。目前,该院正在跟发改委、物价部门积极沟通,希望能理解现在医疗服务的现状和紧迫性,适当加快审批速度。到时不单是一家医院,其他医院都能参照开展。
记者了解到,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都尝试开展了自体输血,只是碍于没有收费标准,难以形成气候。除此之外,有了收费标准以后,接下来还需要将自体输血的费用纳入医保,否则用别人的血能报销,用自己的血要自掏腰包,这项技术还是难以推广。
目前,国内一些省份已经先走一步,如浙江省从2014年1月1日起,患者自体输血发生的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
[ 相关链接 ]
自体输血的三种方式
1术前自体储血:
在手术前的几天里采集病人自身的血液保存起来,在手术期间输用。
2急性血液稀释:
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前,抽取病人一定量的血液储存,同时输入胶、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分丢失减少。再根据情况将自体血回输给病人。
3血液回收:
使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手术中流失的血液等进行处理,然后再输给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