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广西人才资源发展报告(2010-2012)》(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首版报告堪称广西人力、人才资源的“摸家底”之作,也是我国首部省域人才发展报告。
盘家底
首次发布广西人才经济数据
此次首版的报告是由自治区人社厅联合武汉工程大学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完成的,内容跨越广西两个“五年计划”(“十一五”期间的最后一年和“十二五”期间前两年)(2010-2012)的时间。报告通过对广西2010-2012年人才经济的9316个数据测算,提供了广西人才发展年度评价结果及较为完整的人才发展数据库;其中,自治区132个人才经济数据、14个地级市1815个人才经济数据、109个区县市的2660个人才经济数据均是第一次发布。新发布的“家底”基数不仅为广西及各地人才事业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提供了指向,也显示了其人才发展的强项和弱项。
昭示全景
九城市大专以上学历人数超10万
报告运用当前人才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规划纲要(2010-2020)》中所列的“人才发展主要指标”为核心指标,并辅以与人才特征密切相关的其他指标,采用QtQlAE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广西人才发展的态势,其中包括人才总量及其空间分布、人才质量及其结构分析、人才发展平台及环境分析、人才开发效益效能分析以及广西人才竞争力在全国的定位等,研究结果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很强的创新性,还完整地反映广西人才发展的全景图。
报告显示,2010年广西14个地级市中,有代表性的人才数量指标“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超过10万人才的城市有9个: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玉林市、钦州市、百色市、河池市、梧州市、贵港市,其中超过20万人才的城市有3个,即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
反映人才本质的人才数量指标“人才资本”超过1000万人年、高级人才资本超过500万人年的城市有4个: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玉林市。
2011年,广西14个地级市中,有代表性的人才经济平台指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超过100亿元的有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玉林市、贵港市、百色市、梧州市、河池市、钦州市、北海市等10个市,其中超过200亿元的有南宁市、柳州市。
有代表性的人才产业平台指标“规上工业企业利税” 超过100亿元的有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玉林市、贵港市等5个市。
精准定位
广西人才发展态势显绝对优势
报告采用武汉工程大学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桂昭明教授创立的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方法,对全国31个省市区进行了人才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和分项评价,确定了广西人才发展在全国及西部地区的定位。
报告显示:2011年广西人才综合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24位;在西部地区排名第6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人才分项竞争力方面,广西人才数量竞争力居西部地区第2位,居全国第16位,显示了此项指标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在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此外,广西人才发展态势竞争力居西部地区第2位,居全国第3位,显示了此项指标在全国及西部地区的绝对优势。
报告同时显示,广西人才平台竞争力居西部地区第6位,居全国第25位,显示了相对弱势,而广西人才贡献竞争力居西部地区第7位,居全国第26位,显示了此项指标在全国的相对弱势。
桂昭明教授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广西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的高端人才、研发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三种类型人才稀缺,应发挥广西在人才发展态势竞争力、人才数量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弥补广西在人才结构竞争力、人才贡献竞争力等方面的短板,整体提升广西的人才综合竞争力。
谋发展
报告精华聚焦“六大战略构想”
报告在对广西进行SWOT分析(人才发展优势要素、弱势要素、机会要素、威胁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广西人才发展的战略构想,即实施桂粤东盟产业人才一体化、人才优先发展、高端人才引领、人才产业集聚、人才价值实现、创新人才机制等六大发展战略。
报告指出,广西人才优化配置的理想状态,是在界定桂粤东盟功能定位科学,经济结构错位,产业布局合理,形成互相支撑、互为补充的格局的前提下,实施桂粤东盟产业人才一体化。
在与广东的合作方面,以“柔性”引进广东高层次人才智力、提升广西人才综合竞争力、为广西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目的,构建广西与广东人才区域合作协调机制。而在与东盟的合作方面,则不能仅局限于目前以贸易合作为主体的局面,而是要打开国门,依托广西的传统优势产业及人才,到东盟诸国特别是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邻近国家兴办企业,开展产业合作,利用这些国家的人力人才资源进行产品的制造、生产、成型、加工,完成产业链“微笑曲线”低端部分的链节,助力广西完成产业链“微笑曲线”高端部分的品牌、营销、服务、物流链节,同时吸引这些国家的人才来广西创业、服务。
我国人才学创始人、中国人才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王通讯在参加8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点评报告时表示,六大发展战略是报告精华所在,不仅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还对广西人力资源和人才建设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对全国特别是西部同类省份的人才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