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礼仪,学做人,开启文化意识
你家孩子“读经”了吗
(资料图片)
3月29日,广西首届儿童读经沙龙在广西幼儿高等专科学校育才楼二楼实训室举行,20多名教育系统相关的人员就孩子们该不该读“经”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沙龙只是为了在一个平台上聆听不同的想法,尝试多元角度看待问题,激烈讨论,冷静分析。最后,成长自己,引领孩子。沙龙传递的口号是“观点各不同,讨论无禁区”。
“读经”是必修课?
不应给孩子设置条框
据记者调查,在南宁市,“读经”比较流行,有孩子的家长都曾经给孩子读过经。在不少家长的印象中,经书就是《三字经》、《弟子规》等孩子容易朗朗上口的书籍。据了解,在南宁市一些小学,读《弟子规》成了学生们每周的必修课。“读经”为什么那么流行呢?沙龙人士正反反方都有不同的观点。
正方的观点是,天天给孩子“读经”10分钟,主要兼顾有认字的功能。读多了,孩子就认字,特别希望孩子在“读经”的过程中,按照里面的礼仪为人处世。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穿越时代到现在,留下来的东西都有好的成分,孩子天天背读,无形中就给孩子灌输了经书饿理念。现在的社会很浮躁,经典能让人平静下来,顺着经典里面的引导而尊师重教,孝敬长辈等等能引导孩子门的日常生活习惯,所以,“读经”是一门日常必修课。
反方认为,虽然给孩子读经书,但并不认同里面的一些观点,甚至认为一些经书里面的说法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比如邻居一个孩子2岁8个月的孩子过生日,邀请了很多小朋友来参加。按照孩子的天性,分蛋糕是过生日孩子很想第一个拿蛋糕。但是最终的结果是,小朋友必须听父母的,等到别人全部拿完他最后一个要。邻居家长很开心地说孩子很懂事。可是家长想过孩子被压抑了吗?孩子缺乏自己的独立思维,一味顺从,最终变成一味胆小怕事。这不是孩子想要的,而是家长以自己作为准则,为孩子设置了条框。
“经”就是国学?
“经”是有营养和智慧的艺术产品
沙龙上,一些家长认为经就是之乎者也的国学,给孩子“读经”就是朗读古文。南宁市开办国学教育的家长丢出了一个答案:经就是经典,也是多重的,经书无国界,只要你能从里面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和答案,就是经典。
反方认为,沙龙上,一位家长对的朋友的孩子去国学幼儿班,每天熟读经典,很老成也很沉稳。她去朋友家做客离开时,孩子给她鞠躬90度送别。家长对孩子的这一行为很沾沾自喜。可是她很不习惯,感觉孩子不是发自内心的。你让孩子读国学,受条框的限制,那么父母必须先言传身教,让孩子机械地按照国学经典礼仪形式是不是很虚伪呢?
正方代表说,很多家长对经产生了狭隘的误解,认为经就是我国的国学。其实经就是经典,经典是多重的,无国界的。比如胎教音乐中的优美古典音乐也是一种经典;比如优美的古典绘画艺术也是经典;比如《心经》也是一种经典,《古兰经》也是一种经典。只要你能从里面找到和认知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些都是经。
经其实应该解释为经典,也是集智慧等于一体的艺术产品,是有营养和智慧的艺术产品,书本是它的载体,它可以通过音乐传达,可以通过视觉美传递,经不仅仅是国学那么简单,它是在用各种方式传达传递一种正能量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