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型
要及时规划未来
案例:近日,蒋春雷接诊了一个刚进入大学一年的学生。当年高考结束后,他陷入迷茫,自己各方面都表现平平,高考成绩也是中游水平,而且没有特别明确的兴趣或特长,对于考哪所大学,选什么专业,一点主意也没有。此时,父母一手包办,帮他选择了医学院校。进大学后,他发现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这个专业,越来越抵触,开始缺课,闹着要退学,家长只得带他来看心理医生。
分析:高考过后,不少考生在经过短暂的“解放”式兴奋后,会陷入迷茫:被老师、家长推着向前走的日子结束了。对于没有明确的未来规划或兴趣爱好的学生而言,接下来该怎么选择,自己一片茫然,看不到方向。有的人就会选择逃避,听天由命或草草决定,很可能就埋下了“心理隐患”。
蒋春雷建议,考生利用考后这段时间,跟父母坐下来仔细、冷静地分析一番,结合自己的性格、家庭条件等因素,挖掘兴趣点,明确今后就业的方向。还可以预设一些有意向的职业或专业,以实习、观摩等方式提前进入角色,看看是否感兴趣,能否胜任,帮助自己确定目标。
放纵型
用健康的方式分散注意力
案例:去年高考结束后不久,自治区人民医院接诊了一名考生。他跟同学出去通宵唱卡拉OK,接着又去网吧打游戏,玩了两天两夜。回家后父母发现他脸色发黑,他自己也觉得心慌、无力、恶心。到医院检查,发现是体力透支导致的。
分析:高考结束了,分数、录取等各种不确定性会让考生变得焦虑。本来已经觉得前途莫测,还要面对家长和周围亲戚朋友的关切询问,有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孩子就会选择用放纵的方式让自己暂时忘记这些压力。
经过长时间的紧张备考,考生的体力消耗很大,如果考后无节制地放纵玩乐,可能会因为身体过度疲劳而出现幻觉、妄想、甚至猝死。
蒋春雷提醒,考后父母的态度对考生心态的影响相当大,有时甚至远远大于成绩本身。因此,在这期间,父母最好不要表现出过度期待或垂头丧气,而是应该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条件,用健康的方式转移注意力,比如考驾照、外出旅游等。
同时,如果孩子平时的心理素质较弱,内心敏感,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果出现明显的消极状态,如失眠,不愿参加正常的人际交往,对曾经喜欢的事情失去兴趣,想法消极,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对不起父母等,这种状况如果持续时间长了,要引起注意,及时到心理专科就诊,看是否需要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