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迄今最大石铲祭祀遗存现世
其中在不到60平方米的地方发掘出近70把石铲
双肩带袖形石铲
石铲大多刃部朝上,柄部朝下
长约4厘米的小石铲,惹人喜爱
考古专家对位于隆安县大龙潭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图片均由 记者 宋延康 摄
石铲的大小不一,较大的长40厘米,宽18厘米
近日,隆安县大龙潭考古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再有新进展,发现了大量石铲和迄今广西最大的石铲祭祀遗存。目前已初步完成了约36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工作,其中在不到60平方米的地方,发掘出近70把石铲。据考证这是距今3000—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
6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隆安县乔建镇博浪村大龙潭旁的大龙潭遗址。遗址位于右江西面,背靠两座小山,地势平坦。遗址于1978年修建大龙潭酒厂宿舍时发现,1979年广西文物工作队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时就发掘出231件石铲,其中的楔形双肩大石铲是自治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龙潭遗址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石铲遗址,在学术界颇负盛名。
发掘现场大约3600平方米,被划分为一个个探方,“单这不到60平方米的范围就出土了70多把完整的石铲”。负责主持发掘工作的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谢广维指着其中一个探方说,整个发掘区已出土石铲及残片数百件。
现场记者看到,考古人员正忙着对石铲进行测绘,只见这些石铲形态各异,有楔形、束腰形、双肩带袖形,几乎包含了此前发现的所有石铲形式。石铲的大小不一,其中较大的长40厘米宽18厘米,最小的长度只有4.5厘米,只有成人两节手指这么长。石铲出土状态也各不相同,有几把叠在一起斜放于坑内的,也有竖立紧贴坑壁摆放的。有的石铲出土时或刃部朝上或侧竖放置,显然属于人为有意识地放置。
据了解,为配合老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从今年3月起,广西考古专家再次对大龙潭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本次发掘,已经出土了大量的石铲或石铲碎片,这些石铲或石铲碎片多以页岩制作,既有只经过初步加工的毛坯或半成品,也有打磨精致、造型美观的成品。
大石铲是广西西南部地区出土的新旧器时代晚期的一种独特的文物。其代表遗物是形体硕大、棱角对称、打磨光洁的石铲。这种石铲主要发现于广西南部地区,被称为“桂南大石铲”,出土这些石铲的文化遗址被称为桂南大石铲遗址。
专家解惑
1
大石铲有什么用途?
学者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大石铲早期应该是农业生产的实用工具,后期则作为农业祭祀的神器。
2
为何这些石铲群面朝东北?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石铲有一个明显的特点:石铲大多刃部朝上,柄部朝下,石铲多数面朝东北;一些体型较大的石铲则侧竖躺在泥里。谢广维解释:“东北方向就是右江”,跨过右江还有一座高山正对着石铲群。此外,有些石铲排列还较为有序,其中有3把石铲排成一条直线,较为整齐,另外还有两个毛坯夹着一个体型较小的石铲,而中间那个石铲,打磨得比较精美。对此谢广维说,如此特殊的放置形式,应当有更深刻的寓意。根据石铲现场的摆放情况及遗址内处石铲外很少见有其他遗物的现象,考古工作人员认为其可能与祭祀有关。
3
隆安为何被称为世界大石铲的故乡?
据统计,大石铲主要分布在广西,全区共有130多个遗址,而隆安县就有40个点。主要分布在乔建、那桐、丁当、南圩等乡镇。其中最密集的地区是绿水江、罗兴江和右江三江交汇处,包括乔建镇的博浪、儒浩,那桐镇的上、下邓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