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击
铁路沿线成风景线
今年10月,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将在南宁举行,南宁市将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纷纷行动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铁路沿线面貌有了初步改观。
除了清洁,市委、市政府还要求各有关县区(开发区)、部门、单位因地制宜、经济高效地开展绿化美化工作,对整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市上下迎难而上,通过开展“四清、一建、二化”,集中力量以超常规举措开展全面整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整治后达到长期、不可逆的效果。
以邕宁区为例,该城区发动铁路沿线群众采取政府负责供树、供肥、指导、督促,农户负责供地、种植、养护、收成的方法积极种果、种树,实现沿线绿化与农民增收“双赢”。截至7月31日,南宁市共清理沿线垃圾23552.16吨,清理杂物9229.77吨;新增绿化面积1722420.02平方米,新种植绿化树309549.87棵。
建章立制
清洁乡村长效有保障
如何才能实现清洁乡村的长效管理,这一直是各地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目前,南宁市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清洁管理体系,为开展“清洁乡村”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
建立各级领导、各部门单位和各县区(开发区)对网格区域分级分片包干责任制,37名市领导组成16个工作队,分片指导全市“美丽南宁”建设工作;各县区(开发区)领导班子则分片指导乡镇(街道)的整治工作。
《南宁市“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责任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的出台,细化了工作职责,落实了每个网格责任单元的责任领导和单位,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整体格局,将参与“清洁乡村”活动的人员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确保工作无遗漏。有了领头羊的带头作用,如何发挥村民的自身作用,则是“清洁乡村”活动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以宣传教育为基础、规章制度为杠杆、奖励惩罚为手段的制度,促使村民发挥主体作用,保洁制度、“门前三包”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全市各个乡镇(街道)如火如荼地展开。数据表明,村民参与率越来越高,清洁乡村让村民得到了实惠。
垃圾如何处理,这是困扰乡镇干部的大难题。为此,南宁市积极探索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通过垃圾分类,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不断破解“垃圾围城”“垃圾堵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