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变化
“语言+技能”型人才吃香
大学期间,小蒙就读的是广西某高校泰语专业的“2+2”项目,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他在大学毕业后,又申请到了曼谷大学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凭借扎实的中、泰语功底,以及经济专业的科班背景,小蒙硕士毕业后,被泰国一家知名的华文报刊录用,向当地华人推介泰国的风土人情。
世纪桥国际教育雷懿介绍,过去,广西学生赴东南亚留学,主要是学习小语种。近年来,类似小蒙这样的“语言+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受青睐,市场需要更多的既有熟练的语言技能,又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不只是一个语言工具。
“学生留学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从过去的衔接模式,过渡到现在直留方式。”雷懿说,东南亚留学在2000年左右,直接留学几乎是空白,主要以高校“3+1”、“2+2”等衔接模式为主。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流进一步深入,从2005年左右起,广西学生开始直接留学东南亚,近年来还出现低龄化留学趋势。
4
就业
留学生成就业市场香饽饽
现在正值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之际,广西民族大学越南语专业(“3+1”模式)的晓霞,对就业却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担忧。“每年有很多企业来学校要人,我们专业很少人考研,听说学长学姐在毕业前基本上都找到工作了。”晓霞说,尽管已经有企业来学校招聘了,但她刚从越南回来,打算先专心地把大四专业课学好。
自信源于专业。晓霞告诉记者,他们刚去越南时,不大敢说越南语,可是生活和学习让他们不得不开口说越南语。待了10个多月后,她一般交流没有问题了。而且,在越南时,他们也开拓了眼界,能发掘一些就业市场。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谭琦丹老师介绍,学校作为国内四大小语种培训基地之一,由于外语班紧贴实务的“3+1”办学模式,不少用人单位反映学生的口语比国内名校的学生还厉害。学生毕业后30%在边境机关单位工作,主要涉及边防、金融机构、商贸、建筑等领域。近年来,这些外语班的招生分数线都在一本以上,且报考人数逐年增加。
而且,随着中国和东盟国家交流的深入,社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不少金融机构在东南亚设立分行,需要不少会当地语言的人才。据了解,有家建筑企业有一年把老挝班的十几名毕业生全部招走了,起薪都在1万元。而一大型铝业公司在东南亚设厂,每年都来学校招十几个人,有时还招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