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以前,我们这里还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情景,现在你看,垃圾专人专管集中处理,家畜全部圈养,道路干净,房前屋后整洁有序,看着就感觉舒服。”南宁市经开区吴圩镇康宁村村民陈微凯说。
1月14日,正值南宁经开区“生态乡村”建设阶段性验收时期。站在吴圩镇康宁村长岗坡放眼望去,阳光下的田野郁郁葱葱,与眼前错落有致的民居联成一幅怡人的田园画卷。康宁村村支书潘显春介绍,长岗坡现有居民65户,共计280多人,以种植甘蔗、西瓜为生。长期从事传统劳作,村民的环保意识落后,各类垃圾随地乱丢、田间植杆随意焚烧、家禽家畜一律放养,导致村里乌烟瘴气,路上随处可见性口粪便。
“长岗坡的情况可以说是经开区农村地区的一个缩影。”南宁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廖术烈说,康宁村等村坡,虽然地理位置较优越,但由于种种客观条件限制,发展一直比较落后。“近一年来,我们主要通过宣传引导村民改变村坡赃乱差的面貌,建立长效责任机制保障取得的成效,同时着手完善基础设施,辖内村坡的人居条件明显改善。”廖术烈说。
毗邻康宁村的永红村,人口数量达9800多人,盛产辣椒、大白菜。然而,尽管劳动力充足,耕种条件也满足需要,且距离南宁市城区近市场广阔,但永红村的蔬菜种植一直未能形成规模,甚至有村民坦言“我们这里种菜富不了。”
村民梁治深说,近年来永红村整体环境质量提高了,但交通不便仍是影响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村里小路曲折狭窄、坑洼不平、一遇到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车辆难以通行,想卖掉自家的辣椒,需要用牛车运送,量少的情况下只能靠肩扛,劳动力投入大但收益微薄。
吴圩镇永红村定美坡、明阳社区那楞坡、平丹村等村坡面临与永红村同样的问题。这些村坡的交通条件普遍较差,多处路段土质酥软,即使雨过已经两天时间,仍然湿滑,车辆无法经过,个别地方甚至需要行人脱掉鞋子赤脚行走。
“仅仅使乡村面貌变美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想法子让农民富起来,让大家打心眼里感到幸福”,南宁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伟时说,交通不便是影响经开区“生态乡村”建设的最大难题。目前南宁经开区正在筹备1500万元资金用于全区乡村道路建设,计划3年内全部落实到位,其中对吴圩镇的项目投资将超过1000万元。
李伟时表示,除政府出资外,今年还将分批次、不定期组织辖内各爱心企业代表到农村走访调研,动员企业认捐“生态乡村”建设相关项目,鼓励村民投工投劳,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