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过高、过分保护、刻意回避高考话题……高考临近,不少家长和考生一样焦虑。家长该如何为自己减压,不让自己的焦虑情绪波及孩子?近日,不少考生家长打进南国早报高考咨询热线求助。5月27日,记者请心理专家为这些家长支招
表现:焦虑得失眠支招:做倾听者不做“指导者”
临近高考,市民黄女士开始失眠。“孩子成绩一直处于中游水平,但最后两次模拟考成绩起伏比较大,孩子变得十分紧张,一直调节不过来。”为此,黄女士每天都给住校的孩子打电话,劝导孩子“不要紧张”,并要求孩子看书不要看得太晚,早点休息。然而,她自己却失眠了。她不想把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却忍不住打电话询问孩子状况,但孩子的情况似乎没有缓解。
专家支招:
自治区人民医院心理康复中心副主任黄玲认为,黄女士不能把自己的焦虑情绪抛回给孩子,否则会引起双方同时焦虑。黄女士应当“接住”孩子的焦虑,不要做孩子的“评论者”,给孩子下结论说“你很紧张”,也不要做指导者,告诉孩子“你不要紧张”,这类表述会加重孩子的紧张情绪。出现这类情况,家长应该做一个倾听者。事实上,这时候大多数孩子并不需要家长给予指导,他们只需要一个宣泄口“吐槽”。家长可以询问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并予以配合即可。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心理卫生科主任医师郁缪宇认为,家长焦虑通常表现在身体和精神上,要缓解身体上的焦虑,家长可以做些平常感兴趣的运动,分散注意力;要分散精神上的焦虑,则可以与朋友聊天、交流,释放焦虑。
表现:期望值太高支招:不对孩子做负面评论
蒙女士的孩子排名一直在年级前100名,但临近高考,蒙女士十分担心:按照孩子目前的成绩,能够上一本线,但孩子如果发挥失常,可能就要掉到二、三本院校,对未来的发展会有影响。蒙女士说,孩子也非常担心高考失误,孩子也常常问她,为何自己那么努力,成绩还是没有其他同学优秀?蒙女士也不知该如何作答。
专家支招:
郁缪宇说,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未来有很高的期望,这会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从而失去信心,造成考前焦虑。首先,家长正确评估自己孩子的实力,应该明白,临近高考,短期内孩子的成绩难有质的改变,家长可把期望值降低,甚至降低原来为孩子设定的目标。这样有助于孩子坦然面对高考。
此时,家长切记不要对孩子做负面评论,如“高考考不好,今后要从事很辛苦的工作”这类表述,不要对孩子提起,而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尽量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孩子若仍感到十分紧张,家长也不用直接劝慰,可以引导孩子回忆以前亲身经历的成功经历,例如,中考时克服紧张完成考试的经历,以此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减轻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