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说法
分类后能“消化”才是关键
数据显示,目前横县城区范围日产生活垃圾约160吨,其中可堆肥垃圾占10吨左右。雷承津说,将不可堆肥垃圾收集运回中转站后,先进行压缩,然后运至距县城约5公里处的填埋场处理。可堆肥垃圾则是通过堆肥厂“消化”。堆肥厂位于垃圾填埋场旁,能将可堆肥垃圾变成有机肥。这种价格低廉的有机肥,被当地群众用到了茉莉花种植和果园里。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则由拾荒人员和环卫工人分拣回收,有毒有害垃圾由环卫站临时集中堆放,待适宜时再作安全处理。
“分类后的生活垃圾是否能够有效‘消化’,这是垃圾分类的关键,否则分类也是白搭。”横县环卫站有关负责人说,在该县校椅镇石井村,村民从源头将可发酵垃圾分类出来,由专人收集倒入沼气池,然后将其他垃圾统一收集焚烧处理。“一个县花数百万元甚至更多钱来做垃圾分类,效益可能在短时间内看不出来,但已延长了投入巨大的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
日前,横县已制定出《2015年横县县城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将进一步扩大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的范围,力争到今年12月底,县城的单位、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率达到90%,居民、酒家分类率达到70%,确保每天可堆肥量达10吨以上,以促进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实施以上方案离不开资金支持,包括购置垃圾分类收集专用车、分类标志桶、分类果皮箱等在内,经费预算合计400万元,由自治区财政专项补助资金解决。
相关新闻:
自治区环保厅与广西环境友好使者及环保NGO组织代表座谈
志愿者呼吁垃圾分类入小区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肖世艳)6月6日,自治区环保厅举行座谈会,与广西环境友好使者及环保NGO组织(环保民间组织)、环保志愿者代表们一起,就我区当前环保形势、环境执法监督和有奖举报情况进行了对话交流,并对广西优秀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进行了表彰。
“我希望政府能尽快在小区宣传推广垃圾分类,让垃圾找到自己的‘归宿’。”志愿者夏蓓的发言,得到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她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社会调查,向现场的政府领导建言,希望通过政府的主导和推动,让垃圾分类得以推广。她说,她家里的大部分餐厨垃圾在家里就消化掉了。例如家里可以放置一个蚯蚓箱,餐厨垃圾碾碎后,可做蚯蚓的饲料,蚯蚓的粪便用来做花肥。
当天,自治区环保厅还向广西优秀青年环境友好使者颁发了最具影响力奖、最佳活动参与奖和最佳组织能力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