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广西外国语学院2015级新生在办理入学手续。
广西是“一带一路”建设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其省会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在这些重大战略和活动背后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更好地开展对外交流,就离不开“小语种”的支持。
近年来,以培养小语种人才为重要目标的广西外国语学院不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为广西乃至中国“走出去”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广西外国语学院开设有泰、越、缅、法、柬等多个语种及19个本科、50多个专科专业,是目前广西外语专业语种最多的本科高校。
9月9日,广西外国语学院2015级新生报到第2天,截至当天上午已经有近4000人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其中不乏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学生以及来自国内的泰语、越南语等小语种专业学生。
19岁的黄璨是应用越南语专业的新生,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满怀期待。 黄璨说,家里人从事与越南有关的工作,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对越南的风土人情充满向往,期待学业有成后能够去越南工作、生活,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来广西外国语学院学习。
“与当前一些专业毕业生相对‘过剩’的尴尬局面相比,小语种专业就业‘风景这边独好’。”广西外国语学院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李艳焱老师介绍,在“高就业率、高薪酬”的推动下,不少小语种专业成了学生追捧的“香饽饽”。比如自己所教授的应用柬埔寨语(柬英双语方向)专业,“未毕业先就业”,即在校学生尚未毕业,但已有招聘单位提前“预定”的现象很普遍。
“小语种就业与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紧密有关。随着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合作、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小语种人才无疑倍受青睐。”广西外国语学院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院长邬桂明说,国际化程度加深和非通用语言人才稀缺是小语种专业“吃香”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统计,广西外国语学院深化与东盟教育合作,先后与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家的30多所知名高校签订了交流协议,累计派送近3000名学生到这些高校接受学分互认的课程学习。
邬桂明说,作为重点培养小语种人才的高校,首先要保证培养人才的质量。这就需要“精英式”小班教学,同时注重中外联合教学,在国内打好基础,然后到对象国深造,既掌握了对象国语言,又能了解对象国的国情文化等。邬桂明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需求下,小语种人才培养应更加受到重视,从国家层面来说,还应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和完善符合国家需求的外语政策。
本着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局理念,广西外国语学院再次规划符合实际情况的语言人才培养计划,从2015级新生开始,新开设印尼语专业,并实现与东盟国家间互派教师交流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小语种专业建设,服务中国周边外交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