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区亭子市场,周展庆制作的油炸粽味香酥脆,让人流连忘返
旧时亭子盛极一时,小吃制作也小有名气。在亭子人的记忆里,油炸粽可称得上是小吃的代表,刚出锅的油炸粽“咂咂有声、齿颊留香”,不少老亭子人说起它,很自然就会想起这熟悉的味道。走遍亭子,终在菜市一角觅得这传统美味,忍不住一声惊叹:天啊,原来你在这里。
传统小吃口碑相传
过去,亭子集市盛极一时,其因地理位置优越,靠近邕江南岸的渡口,又在城乡交接的要道上,每逢圩日,很多地区的农民和商贩都会披星戴月地带上各种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在圩场上亮相交易。
随着圩场的需求,亭子的各种特色食品应运而生。居住在亭子的老居民周展庆是土生土长的亭子人,在他的叙述中,亭子小吃一道道,无论是米粉、粽子、卷筒粉还是糯米饭都独具特色。其中,以味香酥脆的油炸粽最为出名。亭子人甚至觉得,旧时亭子的美食“甲”南宁,直至今日,虽已不活跃在市场,但影响仍在。
当地人印象最深的,是旧时“雷四姑粽摊”出炉的油炸粽,吃时“咂咂有声、齿颊留香”,只可惜,如今纵观整个亭子村,只有周展庆还坚持出摊,在亭子菜市一隅卖这些传统小吃。也许是传统的小吃过于深入人心,也许是不管生活再怎么富裕,人们还是怀念旧时生活里那慰藉脾胃的一方美食,因此,周展庆的生意还不错,有些老居民即便搬离了亭子,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转几趟公交车回来,尝一尝这熟悉的味道。
美食藏于菜市一隅
10月中旬,本报读者团兜兜转转,在亭子菜市的一个角落里,寻得周展庆的摊位。新鲜出炉的油炸粽,一下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读者团的成员品尝金黄的油炸粽后,都连连称赞,直夸好吃。
周展庆介绍,油炸粽可不比其他的粽子,它要求做粽子的糯米、绿豆、猪肉和花生油等原材料的质量一定要达标,每只粽子一定足有三两重。做粽子的时候,要先把糯米洗净、浸透,再捞起、沥干,取二三两糯米,加入少许绿豆,然后用粽叶包成扁形;若是肉粽,则放入绿豆和猪肉,用粽叶裹好,放入锅中煮熟,捞起晾干待用。因为是现炸现卖,一般来说,这些粽子只有“有主”之后,才会被剥去粽叶,均匀地沾上大米粉浆,放到盛满纯净植物油(多为菜油或花生油)且烧滚的油锅内油炸,直至外皮变得金黄。粽子炸好后,看起来光亮润泽,闻起来香味四溢,吃起来外焦内软,真是色香味俱佳!
除了油炸粽,油沙堆也算是当地响当当的小吃之一。一个油沙堆下肚,香脆可口,齿留余香。据了解,油沙堆并非平话人独创,在两广地区,许多人家都会做。逢年过节,两广地区也有吃油沙堆的传统。广西盛产蔗糖,食糖得来廉宜,人们的口味也多嗜甜,很多小吃都是因糖而生,因甜而悦,带有很强的地域性,沙堆就是其中之一。
老味道令人难忘怀
以前,亭子油炸粽在南宁久负盛名,许多南宁人都爱吃,即使是美食泛滥的现在,仍有很多老南宁人对亭子小吃甚是怀念。读者团走进亭子的那天,恰好碰到了一位早就搬离亭子,特地回来买油炸粽的老阿姨,她说:“吃了那么多年,还是觉得很好吃,忘不了这个味道”。
许多老居民对油炸粽等亭子小吃深有感情。周展庆的妻子谢秀华对油炸粽情有独钟,她说:“天凉的时候,吃一个香喷喷脆生生的油炸粽子再好不过了。”她和丈夫卖油炸粽已将近20年,虽然儿女已长大,生活不再那么艰苦,但她总舍不得放下油炸粽,特别是现在亭子只有他们一家卖油炸粽了,她更不愿放下。
说到油炸粽等传统美食的未来,谢阿姨坦言很多传统小吃都因无人继承和市场的冲击而逐渐走向消亡,直到有一天完全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永久的回忆。谢阿姨回忆说,以前亭子有很多小吃,那些美味小吃都是纯手工制作,很美味,人们也爱吃,比如说马儿饼、马打滚、沙堆、油炸粽等,一到圩日满街满巷都是小吃。但现在就不是这样了,像油炸粽,现在除了谢阿姨一家很少有人做了。
传统小吃多为纯手工制作,过程繁杂且辛苦,很多年轻人都不愿继承,如何将油炸粽等传统小吃传承下去,值得每一位亭子人甚至南宁人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