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开放发展谋新局
“有路就有门,有门就有厅,有厅就有院,‘三大定位’是有机统一。”去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打造国际通道、战略支点和有机门户“三大定位”,赋予广西新定位新使命。广西贯彻落实“三大定位”,存在哪些客观困难,又该如何迎难而上,开创新局?近日,在广西新一轮开放发展专题建言会上,来自外交部的专家和广西各部门、研究机构的负责人一起畅谈,集思广益,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A 问题:客观困难亟待解决
针对广西目前对外开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客观困难,广西各有关部门、研究机构、高校均提出了自己的调研意见,供外交部专题调研组参考。
自治区党委政研室副主任郭忠芳说,调研中发现广西一些边境地区不同程度存在劳动力短缺的情况,而境外劳动力比较充足,也能接受较低的报酬。但境外劳动力到广西务工,有很多限制,导致一些人非法入境务工。这种难以禁绝的供需关系,也给边境管理带来压力。
自治区发改委的调研意见提出,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设施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广西努力打造国际通道,希望国家投入更多资源,建设沿边基础设施。
希望改善因公出境管理办法,是多个部门都提到的“当务之急”。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马继宪说,目前广西的公务出国,时间太短,审批繁琐。广西作为与东盟经贸关系密切的地区,各部门到东盟国家的出差是很多的,但要占用本就有限的出国名额,常常感到捉襟见肘。据调研了解,云南省的办法是,到东盟国家出差,不计入出国指标,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广西大学副校长商娜红对此也深有体会,她说,学校的教授学者为了科研课题出国考察,总感觉时间不够。按照规定,去一个国家最多只能待5天,两个国家8天,有个教授因故超期一天,回来还要写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