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歧福创新融合了吹糖、糖画和捏糖三项技术,将古老的糖画技术发扬光大
借鉴传统雕刻食材雕琢出来的立体“糖龙”
糖画是民间一种手工艺,以糖为材料进行造型作画,以稀糖为“墨”、勺子为“笔”,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一缕缕糖丝不断飘洒,各种生动的图案造型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担任教师的文歧福,传承了河南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朱汉瑞大师的糖画技艺,创新地融合了吹糖、糖画和捏糖三项技术,将古老的糖画技术发扬光大。其精湛的食品雕刻和糖画作品,受到了同行和市民的好评,甚至被亲切地称为广西糖艺第一人。
糖画栩栩如生好看好吃
走进位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文歧福工作室,桌上布满了一件件糖画成品。奔腾的马匹、展翅的蝴蝶、拖着长尾的凤凰……让人的眼睛一下子就被这些晶莹剔透、栩栩如生的作品所吸引。 “以前做糖画大多是用来吃的,我现在想把糖画做成一种艺术品。”文歧福说。
传统的糖画分成3个流派,分别是北京的立体、河南的拉线条和四川的摊片糖画。师承河南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朱汉瑞大师糖画技艺的文歧福,在糖画制作上以拉线为主,辅以立体和摊片,将这3个流派的精髓进行融合,并加入了吹糖和捏糖的技术,创造出有别于传统平面糖画、融合糖画和雕塑为一体的新一代糖雕。
文歧福说,在进行糖画创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勤学苦练绘图基本功,将想画的图样先用笔在纸上画成连笔画,不能脱节,不能重复,从哪笔开始到哪笔结束,都有严格的考究。当在纸上完成满意的图形后,再用糖稀勺在大理石板上作画,手势要越快越好,务求一气呵成。
拜师学艺传承糖画技艺
为何对糖画创作感兴趣?文歧福笑着说,受母亲的影响,他从小就喜欢手工制作。
出生在灌阳县文市镇的文歧福,从小就看到母亲手工制作绣花枕头、刺绣等物品,小小年纪的他被这些制作精美的物件深深吸引,整天缠着母亲让她把这些手艺教给自己。于是,母亲就开始教他制作手工作品,颇具天赋的文歧福很快就上手了,制作出来的成品也都有模有样。
参加工作后的文歧福精心钻研食品雕刻和糖艺制作。但在创作过程中,文歧福发现自己在糖艺制作上始终无法进一步提高,这让他很是苦恼,不知道该如何克服这个技术难关。2010年,文歧福萌发了拜师学艺的念头,于是他来到河南向朱汉瑞大师学习糖画技艺。
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深厚绘画功底的文歧福很快就掌握了糖画的基本制作。短短一个月时间,他就学完了常人需要几个月才能掌握的技术,特别在创新上更是得到了老师的青睐。毕业时,老师特别给文歧福打制了一把刻有他名字的糖画刀,希望他能将古老的糖画技艺发扬光大。
匠心独运收获广泛认可
学成归来的文歧福经过多方研究,成功地将各方糖画技术和食品雕刻技术进行了完美融合,并在创作中推陈出新,制作出一件件让人惊艳的糖画作品,受到业内人士的交口称赞。
在2012年南宁人民公园龙年迎春庙会上, 文歧福在传统糖画的基础上加以提升,运用吹糖、拉糖等民间艺术,同时借鉴传统雕刻食材的技法,花费了25公斤糖,耗时一个多星期,精心雕琢出长达1米、能够直接食用的立体“糖龙”,让前来参观的市民惊叹不已。据了解,制作这样庞大且全部由糖制成的糖龙,在国内食雕糖艺行业还是首个。在首届(2015)桂港台职业院校学生烹饪技能大赛上,他带出的学生现场表演的糖画技术和食物完美结合,创作出了美轮美奂的作品,荣获了大赛的一等奖,特别是今年在香港举行的亚洲国际职业教育展上,代表广西的文歧福制作出的精湛食品雕刻和糖画作品,获得了国际烹饪同行和香港市民的认可,纷纷与他在作品前合影留念。
现在的文歧福,已经将他的糖画技艺传给自己的弟弟,让这个传统的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同时,他还准备申请市一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他还在学校举办了工作室,希望能将自己的糖画技艺传给更多的学生。
传统糖画的制作工艺
(由于制作糖雕的工艺比较繁琐,文歧福在采访中,只是展示了传统糖画的制作工艺)
第一步:在900瓦的电锅中放入可食用的固体麦芽糖,加热至100℃,当糖起泡融化后,就可以使用了。
第二步:在作画的大理石上均匀地涂上食用油,避免麦芽糖粘上不容易脱落。
第三步:用铜勺捞出半勺糖晾至80℃左右即可作画。
第四步:先以线条绘出模型,再抖动铜勺将糖均匀抖落在模型上,进行填充,避免图画空虚。作画过程中,必须趁糖热一气呵成,简单的图画需要不到一分钟时间就可以制作完成。复杂的图画则需要十几分钟才能完成。
第五步:在图画大至完成后,就需要使用糖画刀将作品修饰,剔除多余的杂质,并给作品点睛。完成以后,将糖画刀在糖画的四边小心地铲起,再趁热粘上一根竹签。这样,晶莹剔透、栩栩如生的糖画就大功告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