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前,全球矿业延续低迷态势,大宗矿产价格低位调整,矿产品贸易和矿业投资下滑明显。在本届东博会开幕之际,以“信息共享,合作共赢”为主题的2016(第7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在南宁召开。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矿业部委、金融机构及矿业研究机构共70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为矿业合作“把脉”支招,并着手将中国-东盟矿业信息服务平台纳入到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中,给“矿业寒冬”注射了一针强心剂。
1 加强合作应对矿业寒冬
在全球矿业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加强中国和东盟矿业对话合作,推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将为中国和东盟矿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在本届矿业合作论坛上,加强信息共享,实现合作共赢成为与会各方共识。
“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也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正式生效之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实施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启动,中国和东盟矿业合作将迎来新的重大机遇。”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在矿业合作论坛上说。
老挝能源矿产部副部长西纳万·苏发努冯在演讲中指出,矿业已成为老挝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支柱之一,老挝将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为更高效可持续性的矿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并通过互相分享信息,分享技术,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中国在地质科学方面是科技领先的国家之一,泰国将会进一步加强泰中两国之间的双边地质科学合作,从而更好地开发利用泰国的矿产资源。”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矿产资源局局长岛萨蓬·努查农说。
合作催生共赢。6年来,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南宁宣言》等重大合作倡议,建立了中国-东盟矿业高官会议、中国-东盟矿业人才交流中心等合作机制,签署了地质和矿产资源领域一系列合作协议。论坛积极推进中国-东盟地球科学研究合作,围绕地质编图、跨界地质对比研究、基础地质调查等领域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合作项目,累计培养了东盟国家地矿官员和技术人员近300人。6年间共有2000多家企业和机构参会参展,累计推介洽谈项目1100余项,总签约金额超过480多亿元。
2 广西迎来合作共赢新局面
在本届矿业论坛上,老挝能源矿产部和自治区政府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9月9日上午,在2016中国-东盟地学研究论坛上,举行了中国印尼合作地球化学项目成果移交仪式、中国印尼地学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和中国柬埔寨地学合作项目协议签约仪式。
9月8日下午,在本届论坛项目签约、推介、洽谈会上,8个项目现场签约,签约总金额达6.97亿元。来自中国广西、贵州、广东、湖南、新疆,及老挝、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内外24个矿业项目得到推介,洽谈项目15个。此外,大会还筛选印制了100个项目对接洽谈指南供与会嘉宾参考,以便进一步洽谈合作。
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正努力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日益完善,在中国与东盟矿业交流合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广西愿意与东盟各国共同携手,深入开展矿业投资与加工贸易合作,共享中国与东盟国家矿业信息,实现中国与东盟矿业合作共赢新局面。
3 打造“信息港”助推矿业合作
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一些矿业项目合作存在一些困难。比如,签约项目后续进展不是很理想,合作意向多,落地项目的推进慢等,主要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信息共享问题困扰着国内的矿业投资者及东盟国家企业。
“信息共享当中有多种重要因素,不仅是矿业信息,也包括贸易及投资相关的信息,都必须要在区域之间顺畅流动。”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部矿产司司长温庭说。
在此背景下,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出的“二次创业”建立信息平台的构想与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战略思维高度契合。今年年初,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申请将中国-东盟矿业信息服务平台纳入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中,获得了广西发改委的大力支持。目前,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落实2016年经费预算140万元,制订平台建设前期工作方案,前期工作采购活动已基本完成,初步完成了资料收集及初期调研工作,力争2017年投入运行,服务于第8届矿业论坛。
广西建立矿业信息服务平台,不仅仅只作为东盟矿业论坛的线上平台,更重要的是把对企业的服务延展到矿业合作的各个阶段,实现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撑,从而推进整个中国-东盟矿业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东盟矿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论坛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李超岭介绍了利用现在的云技术、云平台开展地质信息的采集、管理、服务等一系列过程。
据他透露,中国地质调查局研发的我国首朵“地质云”——阿尔金成矿带“地质云”初具雏形,由“云”和“端”两部分组成,主要包括横跨青海、新疆两省(区)、绵延长达600公里的阿尔金成矿带历年历次野外地质资料。阿尔金成矿带“地质云”具有强大功能:只需一部装有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工作人员就可以在野外上传、下载、管理自己放在云中的地质资料,还可参阅自己云盘以外的所有地质成果资料,为今后形成高质量成果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们和7个东盟国家、18个地区机构建立了文献和馆籍互借关系,可以共同进行分享。”中国地质图书馆副馆长薛山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