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区位优势 打造产业合作基地
报告摘要:要深化与东盟国家产业合作,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共建产业园区,抓好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园区建设,争取一批跨境合作产业园落地南宁。
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对接欧美日韩等经济体先进生产力,以东盟等新兴市场需求为方向,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使南宁成为中外企业拓展东盟市场的产业集聚区。
围绕打造产业链,抓好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的招商引资,推动招商引资向投资促进转变。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着力引进培育一批在全区具有较强实力的外向型龙头企业,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南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开放是南宁的根本出路。推动“南宁渠道”升级,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成为今后南宁市大力实施的“六大升级”工程之一。
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今后南宁将突出产业支撑,提升“南宁渠道”影响力,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使南宁成为中外企业拓展东盟市场的产业集聚区,在广西落实“三大定位”中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研判:
借势借力让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作为东博会永久举办地,南宁政策高地、地域区位等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举办的贵宾专访上,上海明匠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俊由衷感言。
南宁要发展,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南宁市是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同时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五年来,南宁市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区域影响力和城市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南宁渠道”作用日益凸显。
特别是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南宁渠道”越走越宽广,各个领域合作的项目在广西、在南宁落地,形成了促进中国与东盟各领域交流合作的大通道,把南宁市打造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东博会带动了南宁的城市建设、交通、宾馆、旅游、会展、金融、翻译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分析,南宁不仅能在与东盟的合作中把握先机,而且在国内各省区市与东盟的合作以及东盟国家与国内各省区市的交流中,南宁也是各方对接的最便捷通道,“现在,越来越多知名企业把区域总部设在南宁,对南宁市的经济乃至广西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立足区位优势,前进路径也越来越明晰:推动南宁跨越发展,必须借势借力,加强区域产业合作,才能将区位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
展望:
优势互补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加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为南宁更好地分享中国与东盟贸易投资便利化成果,不断把区位和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供了有利时机。
如何抓住大好时机,立足区位优势,打造产业合作基地,将区位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梁培正表示,今后要深入贯彻落实南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南宁渠道”升级,落实外贸优进优出战略,构建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和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具体来看,一方面南宁市要深入实施《南宁市加快外经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实施外贸综合通关提速工程和外贸发展创新提质工程,开展“广西—东盟区域(南宁)外贸一体化综合体通关服务提速工程”项目建设,打造南宁面向东盟的外贸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要发展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以及加快建设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和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还要以国际市场开拓、产业集群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引进来、走出去’、国际物流通道构建、口岸通关便利化等六大行动为抓手,加快培育我市外经贸发展新优势,全面构建南宁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力争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同步实现自治区开放发展既定目标,外向型经济对GDP的贡献率明显提升。”梁培正说。
南宁市社科院社会所所长邓学龙建议,今后南宁市要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重点培育装备制造、铝深加工、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商贸物流等产业,并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开放合作,充分利用资源、产业结构、贸易等优势互补特点,不断深化和拓展合作领域,促进资源跨国、跨区域流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