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有了好茶饭,也有山歌敬亲人”
与风潮涌动的开放发展之势相比,老百姓日子的变化更显得亲切实在。

广西贵港市湛江镇一位蔗农在扛运黑皮果蔗(2008年1月17日摄)。从边境建设大会战到东巴凤建设大会战,从大石山区大会战到桂西五县建设大会战,从兴边富民大会战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依靠从中央政府的支持到各兄弟省区政府的援助,走出了一条从扶贫救助到实现共赢的发展道路。新华社记者刘广铭摄
29岁的盘芬是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白牛村人,6年前嫁到这个村,如今这个6口之家种植30多亩水果,以脐橙为主,七八万元的年收入使盘芬家的小日子过得殷实滋润。说起刚嫁过来的情形,盘芬说,那时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住的基本上也都是瓦房,现在道路修好了,小洋楼也住上了,还发展了“猪--沼(气)--果”、“猪--鸭--鱼” 生态特色农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2007年白牛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唐旺旗颇有信心地说,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会超过1万元。
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丰沛,光照充足,十分适合柑、橙、柚、香蕉、荔枝、龙眼、芒果等水果生产。被自治区誉为“生态富民示范村”的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以发展“月柿产业+农家游”的主导模式,走上了致富大道,一栋栋掩映在青山与柿园间的小别墅,令人不敢相信这是南疆农村的景象。据了解,广西全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1978年的120元增加到2007年的3224元,翻了4.7番,年均增长12.0%;农村贫困人口也由1978年的2100万人减少到了2007年的68.9万人。
与过去相比,广西农民的荷包鼓涨了许多,可花的钱却在很多方面少了许多。富川葛坡镇马槽村村民何科强对此感受颇深。几年前即患上腰间盘突出的何科强,因无钱治病一直拖着,直到今年才做了手术。他说,这要得益于新农合,参加新农合每人一年才交10元钱,而我光这次住院就报销了2705元。何科强只是贺州乃至广西广大参合农民的一个缩影。目前贺州市新农合已覆盖五县(区)所有农村,农民参合率达85.54%。
在太平天国运动领导者之一翼王石达开的故乡--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坐落着贵港市第一所寄宿制民族小学。这所地处老、少、边、山、穷、库区的学校,学生以壮族孩子为主。这里的学生除了“两免”,每年还可获国家补助500元。回想起当年借用供销社房屋教学,四处劝家长让孩子回校读书的情形,校长覃殷祖感慨良深。2007年,广西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08%;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4.33%。
柳州下辖的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融安县属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08年秋柳州市决定对融安、融水、三江县城所在地以外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属于农业户口的学生免费提供午餐,市县财政各承担85%和15%,由此走出了一条“控辍保学”、 巩固“两基”的新路子。
梧州市地处西江、浔江、桂江三江交汇处,是全国首批25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深受洪水肆虐之害。据了解,仅1994年梧州因洪灾损失40个亿,受灾人口更是达到76万人次。骑楼是梧州的特色建筑,家住梧州市西江二路的李国楹说,骑楼的二层一般有个特别的设置叫水门,是为方便洪水浸街时出门搭船或就地购物用的。李国楹说1996年发洪水时的情形至今历历在目,水涨到26米多高,电台隔时广播水涨情况,居民要坐船出去买菜,沿街店铺全被浸泡……从1998年开始,梧州市投资6.5亿多元人民币建成了8.73公里长的河西防洪堤和3.7公里长的河东防洪堤,成功抵御了2005年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同时也结束了梧州年年被水淹的历史。
在城市,在乡村,憧憬美好新生活的人们欢欣鼓舞。今天的广西人“不仅有了好茶饭,也有山歌敬亲人。”
|